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自媒体 查看内容
  • 4451
  • 0
  • 分享到

区块链监管:一场新生与旧权的较量

2018-3-28 09:04

来源: northern31


文 | 小派克


“所有创新都发生在事物的边缘,它不会发生在事物的中心地带。”凯文·凯利在《失控》一书中这样写道。


很显然,加密货币和区块链就是一次边缘性的创新。


自2008年中本聪公布比特币白皮书的那一刻开始,全球197个主权国家集体陷入惶恐状态。这场惶恐持续了十年之久。


十年之间,从刚开始的封杀和妖魔化,到如今的支持技术、反对炒币,主权与加密货币之间一直经历着无声的较量。


一方面,监管似乎在以不费吹灰之力将加密货币置于绝境;一方面,加密货币又在倒逼监管改善。


而如今,除了监管之外,还有一种更有效的方式:用技术监管技术,用区块链监管区块链。


也就是说,以数治渐渐取代人治。


他们会以这种方式握手言和吗?


01、强势屠杀



在这场较量中,政府处于绝对强势地位。

 

历史上,政策上的任何一次风吹草动,加密货币的价格都要经历一次过山车似的跌宕。


在比特币价格跌幅历史上,有三次跌幅超过70%。而这三次大跌都与政府监管脱不了关系。


(数据来源:陀螺财经)


2017年12月17日至2018年2月6日,比特币跌破6000美元的背后,是多国政府宣布将采取一系列监管措施。



如中国表示将取缔、处置境内外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网站;印度尼西亚禁止比特币支付;在全球交易市场占半壁江山的韩国,准备立法禁止加密货币交易;美国证监会出手宣布暂停区块链概念股UBI Blockchain Internet的股票交易;美国、英国等大型银行禁止客户使用信用卡购买比特币……


那段时间,很多人在手机输入“CD”开头的词,都会出现“抄底”二字。

 

2013年11月30日至2015年1月14日,跌幅高达87%,差点一夜回到解放前。


此次大跌的背后是中国政府公布了《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系列文件,俗称“国五条”,其后许多主流媒体群起攻之对比特币大肆妖魔化。


一时之间,“比特币是骗局”的言论占据各大新闻头条。如果一对情侣中的男方持有一些比特币,他可能得卖掉这些“非法”的东西才能挽回爱情。


2013年4月份的大跌也离不开监管的身影。


央行2013年289号文并要求,提供比特币登记、交易等服务的互联网站应切实履行反洗钱义务,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要求用户使用实名注册,登记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如发现与比特币及其他虚拟商品相关的可疑交易,应当立即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告,并配合中国人民银行的反洗钱调查活动;对于发现使用比特币进行诈骗、赌博、洗钱等犯罪活动线索的,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即要求交易所建立用户实名机制(KYC)、反洗钱机制(AML)、网络安全机制。


在一次次的大跌中,政府用一系列措施宣布自己的主权不容侵犯。虽不见弹林枪雨,却也血肉横飞。一夜清仓,几十年积蓄瞬间蒸发是种常态。

 

然而加密货币,这股自下而上的力量并不温顺,它的桀骜不驯倒逼监管要么提升监管能力,要么做出让步。


02、倒逼与让步



即便目前的监管工具已经和冰淇淋的口味一样花样繁多。但监管机构还在探索如何提高监管能力以适应这种新技术。

 

沙盒监管、穿透式监管,用技术监管技术、用区块链监管区块链是监管者找到的应对措施。


近日,美国亚利桑那州首推“监管沙盒”,监管区块链和加密货币。



“沙盒监管”顾名思义是让被监管对象在沙盒之内进行创新。它的好处在于,企业在规定的环境中进行小规模创新,这使得可以在创新的同时将风险减到最小。


区块链技术日新月异,以后的区块链和现在的区块链不一样,且不同应用需要不同沙盒技术,所以用技术监管技术的需求会愈加迫切。


另一方面,在众多监管机构中,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规定。这在造成高昂的合规成本同时,也会造成项目方的混乱。

 

区块链的分布式、不可篡改、等特性似乎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分布式可以使区块链项目方在不同监管机构使用同一套监管规定,也能使不同的监管机构共同享用一个数据账本。

 

不可篡改又保证了数据的可追踪性,使监管能够对历史数据进行调阅, 实现监管政策全面覆盖。同时,监管机构也能将自己的规定写进智能合约,实现智能监管。

 

这对于监管者来说节省成本,对于项目方来说,一个透明、规则明确的监管环境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不过,想要在监管体系中接入区块链技术,监管体系必须改变当前监管模式。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也是技术对监管的倒逼。比如,去年9月,区块链监管沙盒研讨会上,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联合多方机构发布了区块链备案平台。

 

该平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手段,为投资者提供一个了解查证项目信息的窗口,为监管部门提供一个集中管理项目的平台。


去年11月,中央财经大学黄震教授提出,有效监管亟待从沙盒试点破局


用区块链搭建一个监管区块链项目的平台,这一做法颇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意味。

 

于此同时,刚刚过去的两会上,前央行行长周小川“鼓励技术、反对炒币”的表态则可以看做是监管对区块链的或者接纳,或者说是对加密货币的让步。

 

毕竟,币链无法分离。


所谓支持技术,反对Token,实际上是对区块链技术的阉割。但反过来讲,也是监管的让步。



03、监管科技突起


 

基于区块链的监管科技,早已出现。


他们主要为政府和各大银行等金融监管机构提供监管科技解决方案。

 

比如,国外有一家位于爱尔兰的区块链金融监管解决方案公司GECKO Governance,它主要为基金公司提供基金监管和合规要求监督解决方案。已于在2018年1月18日,获得科西莫风投100万美元的种子投资。

 

而国内,也有金丘科技,众享比特等公司专门推出基于区块链的监管体系。

 

2017年7月15日,金丘科技与银联商务共同建设了全球区块链监管科技领域的第一个商用平台。



众享比特也早已研发出监管体系,帮助监管机构在面临多层审核时,实现穿透式监管。目前已经和银联、南京银行、交通银行获得合作关系。



这使不为大众所熟知的金融科技细分领域 “RegTech”(监管科技)进入大众视野。

 

RegTech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的新技术,用来解决监管合规问题,减少合规费用。比如上面讲到的区块链备案平台、基于区块链的监管体系等都属于RegTech领域。

 

而这一领域,也在焕发出新春般的潜力。

 

据悉,仅仅在2012-2016年间,监管科技企业总共通过317个交易筹集23亿美元。专注RegTech行业的投资机构有15家之多。而他们的主要客户是政府、大型银行等金融监管机构。

 

在监管和区块链的这场较量中,目前看似一方做出让步,一方做出妥协。但Happy ending 并不会那么早的到来。


新生与旧权,会是一个长篇巨著般的话题。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