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自媒体 查看内容
  • 2192
  • 0
  • 分享到

知识付费3年之痒,行业将迎大变局?

2019-7-10 10:10

来源: wjam123456

知识付费,自2016年就一直处于风口浪尖,毁誉参半,这个行业的下半场究竟会如何?


作者 | 陈出木

责编 | 大红

出品 | 微果酱


知识付费行业最近又有了强烈的存在感,原因在于网传将严打知识付费行业乱象问题的通知闹得有鼻子有眼,沸沸扬扬。其中关于课程封面、简介、详情、文章都不能出现受益者反馈、名人或者机构协会背书、公众号留言等广告内容的部分,在业内引发了一场地震。


图片来自朋友圈


果酱妹向多方核实,得到的结果都是只收到上述图片中的消息,但未找到来自官方的信息源



尽管对于消息的真实性众说纷纭,但草木皆兵的从业者们已经陆续着手清理自家产品中不合规的部分,什么名人背书、学员反馈、大咖推荐都在列,生怕无意中踩了红线全军覆没。他们说,“知识付费遇寒冬了。”


图片来自朋友圈


事情发展至此,大家关心的已经不是传闻的真假,而是自己有没有违规的隐患了。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点端倪,知识付费行业在风平浪静时一派繁荣景象背后,似乎确实乱象丛生,暴风雨来临时就能淋湿一片人。



01
知识付费行业到底生了什么“”?


尽管上图中关于工商局开始依法严打知识付费行业乱象问题的通知仍未能证实是否为官方发布的信息,但就像里面提到的,在《广告法》第二十四条关于教育、培训的广告内容上就有明确规定:


第二十四条 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一)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 


(二)明示或者暗示有相关考试机构或者其工作人员、考试命题人员参与教育、培训; 


(三)利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

《中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在日常接触的各种新媒体课程中可以看到,“教你如何月薪10万”、“X位大咖强烈推荐”,以及各种学员的反馈或留言推荐截图,甚至有部分课程会向用户承诺课程效果……无疑,这种背书宣传几乎是现在知识付费行业的默认共识,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用户的消费动力正是来源于这种广告宣传的煽动性。


但严格来说,这些行为都是在违反《广告法》的边缘试探。如果过分夸大课程效果,很容易就涉嫌“虚假宣传”。


除此之外,目前的知识付费行业还存在不少弊病:


1、内容粗制滥造,同质化泛滥


当罗振宇提出“知识付费”这个概念的时候,人们是欣喜的,可以节约本就不充裕的时间,碎片化地学习更多的技能,为知识付费的初衷更是无可厚非。但人们似乎忘记了,当知识成为商品,就避免不了具有商品的特性,商品用于销售,最终是要获利的。


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无非是提高售价或是压缩成本两个方法。在竞争无比激烈的知识付费行业,价格战也是存在的,高价很难多销。于是运营者只能尽量压缩成本,名师太贵,于是部分没有资质的人也可以经过一番文案、海报的包装,分分钟也能变成“大师”


连所谓“大师”都不想请的课程制作者,复制粘贴他人课程,甚至随手剪辑某段名人演讲就直接上线售卖,都是“压缩成本”的手段。


这些都在渐渐消耗掉用户对知识付费的热情和欲望。如此折腾下来,内容是根本的知识付费行业变得乌烟瘴气就有因可循了。


2、诱导分享,制造焦虑


如今的知识付费行业之所以会令人诟病,除却内容不能满足需求,让用户感觉受骗之外,现在的课程动不动就要求分享朋友圈或者群组,在公共空间日日打卡,让其他用户产生“自己之外的人都在努力”的既视感,本意或许是宣传拉新,但制造了焦虑氛围也是事实。



5月13日,微信发布《关于利诱分享朋友圈打卡的处理公告》,表示有公众号、App等主体利诱微信用户分享其链接或二维码图片到朋友圈打卡,影响用户体验,作违规处理。同时表示此后一经发现,将会采取阶梯式处理机制。


《关于利诱分享朋友圈打卡的处理公告》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如今的知识付费行业或许是从内部开始显出颓势的,走到今天乱象丛生的境况,或许也是该到转折点的时候了。



02
知识付费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知识付费”这个名词定义的兴起只是在2016年。那个公认的知识付费元年伊始,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上侃侃而谈,让“知识付费”迅速跻身新贵行业,并在下半年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风口。


当知识变为产品以实现商业价值时,无数商人闻风而动。


• 2016年1月,“三节课”成立,2019年5月21日宣布完成B轮1.3亿元融资; 


• 2016年3月,腾讯众创空间孵化的“千聊”上线,2017年获千万美金A+轮融资; 


• 2016年5月,罗辑思维的“得到APP”上线;


• 2016年5月14日,知乎推出“知乎Live”;


• 2016年5月15日,“分答”上线,2018年2月更名为“在行一点”; 


• 2016年6月,“荔枝微课”上线,2017年4月获千万美金A轮融资; 


• 2016年12月,“小鹅通”上线;


• 2017年3月7日,豆瓣上线“豆瓣时间”。


甚至马化腾也曾一度表示,微信公众号正加快上线付费订阅。但目前在公众号媒体领域,常见的知识付费主要形式为付费课程。比较成功的案例有“十点读书”“灵魂有香气的女子”等为数不多的公众号。


显然,罗振宇打开一个口子之后,知识付费行业在三年间发展得如火如荼,简直是速度160迈地跑了起来。人们似乎一致认为知识付费行业遍地是黄金,只要入局就能赚个盆满钵满,在这种近乎疯狂的野蛮生长中,这个行业意料之中地开始出现病态,甚至有人说“年轻人迷信知识付费=老年人买权健”。



03
知识付费行业进入寒冬了吗?


行文至此,“知识付费进入寒冬了吗?”这个问题可以在这里简单讨论一下。


不可否认,随着用户对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知识付费到如今也出现了复购率低、完课率低、使用时长低的“三低”现象。微果酱老黄曾经提到过,知识付费的瓶颈正是内容无法实物化,从而无法在零售渠道形成标准化、市场化的产业规模,知识付费作为新兴的内容商业模式陷入课程荒,而线上教育付费正在蓬勃发展,所以“没有知识付费,只有教育付费。”


尽管如此,果酱妹认为关于知识付费的寒冬,目前答案应该还是否定的,从两个方面来说说原因。


从主观方面看,人类对于知识的追求本能是不会停止的,按照《进化论》的原则,与生俱来的竞争意识也会推动人们不断提高自己,以避免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掉队。在这种需求和现代时间不断被挤压的现实矛盾中,知识付费无疑能在一定程度缓解这种情况,哪怕只是给予用户一种心理上的安慰,但对于人的精神力来说是有效的。


从客观方面看,知识付费行业如同其他任何行业一样,都是从野蛮生长时期发展而来的,这当然会带来弊病,但属正常。这个行业依旧有自己的目标受众群体,这个群体在不断流失的同时,也在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所以行业仍有活力。


此外,知识付费其实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为知识付费的惯例自古就有,只是承载的媒介在不断变化,书籍、音频、视频等等,这个潮流还会一直发展下去,未来也是载体的更新而已。或许会如艾瑞咨询曾预测的,至2020年,知识付费产业规模将达到235亿元。



此时的知识付费行业正处于转型时期,这是突破行业天花板的必经阶段。果酱妹在观察多个行业头部的成功案例之后,稍微预测了一下未来的发展趋势:


监管将会越来越严

当行业的乱象堆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迎来一场大型的监管风暴,让行业进行一次大筛选,以轻装简行,走得更远。因此,知识付费行业在关键的转型期,未来面对的监管只会越来越严格,方方面面慢慢规范,在法律法规红线边缘试探的内容将会越来越难过,文章开头的严打通知或许并非空穴来风。


• 催生新形态

如今的知识付费行业还是以课程为主,但正如上文讨论过的,知识付费的载体并不止如此,因此随着发展,行业必定是要催生新形态的,比如从线上到线下的转变,由单人IP到组织社群的运营。


举两个例子:


1、“十点读书”以内容见长,用户百万,流水过亿,几乎到达行业天花板,随后,林少掉头转向线下,“十点书店”在去年11月落地,试业三天客流20000+,现场注册会员数达到3000+;


2、早在2013年就成立的“樊登读书会”,借助互联网推广社群读书方式,用户数百万,营收过亿,在线下开出200家樊登书店和不少的无人书店。


这种由线上转向线下、加上社群辅助运营的方式或许会成为知识付费行业的新思路。


当年蜂拥而入的巨头们如今正在努力和“知识付费”概念撇清关系,罗振宇称罗辑思维做的是“知识服务”,毋庸置疑,知识付费行业正在经历阵痛的转型期,未来或许不再遍地是黄金,但知识作为商品的价值依旧巨大,变现方式才是接下来思考的关键。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