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自媒体 查看内容
  • 4107
  • 0
  • 分享到

从互联网发展史推演区块链的杀手级应用

2019-8-19 22:21

来源: eosdacio


在如今的日常生活中,因特网这个词已经频繁出现在我们的交流中,相信没有人能够否认互联网是人类历史上影响力最大,使用最广泛的科技发明这一观点吧。


但你知道吗?尽管互联网诞生于1960年代,可它真正进入到大众视野却是在30年后的1990年代。


与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互联网也是经历了几次标志性的重大转变过程,互联网通过每一次的蜕变与革新,才有了今天这般模样。



//
 标志性事件 ARPAnet  
//




互联网最早的起源是来自于冷战时期前苏联研发的 Sputnik 1卫星对美国的威慑,美国五角大楼公布互联网前身 ARPAnet,并将其作为美国军方通讯的基础工具。



//
标志性事件:电子邮件 
//


尽管可能在带有些许争议,但最终被大众所流传下来的第一封电子邮件是下图这位名叫 Ray Tomlinson 的程序员在1971年的某一天发送给自己的。



∆ 第一封电子邮件发送者


互联网的杀手级应用,就这样被 Ray Tomlinson 在他业余时间创造了出来,他自己说:“当时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所以我就做了”。后来他又发明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广告等多个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可在当时,并没有人意识到电子邮件的商业价值,大众普遍认为电子邮件只是军方或极客之间才会使用到的通讯工具,普通人不仅无法使用,甚至无法理解。


所以往往在新科技诞生之时,标志性的产物几乎都是随机性出现的,而且一定是超出当时大众的认知水平,因为它并不是为了解决当时的问题,而是为了解决未来的问题。



//
  标志性事件:万维网  
//


第一个互联网网页是在1980年代末,由一位叫做 Tim Berners-Lee 的工程师创作并发布在互联网上。当时 Tim 在 CERN 工作(European Organisz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 拥有全球最大的粒子对撞机设备,CERN 的目标是解答宇宙和生命的本质)。 Tim 的梦想是让全世界每个人都能通过互联网获得免费知识和信息,于是他将互联网上的信息合并到一个页面,并让任何登陆网站页面的人免费浏览,这便是当时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雏形。可在当时,只有极客和电脑专业的人士才懂得电脑代码,并且联入互联网的成本极为高昂,所以也被视为“没有未来的发明创造”。


万维网和互联网的区别是:互联网或者叫因特网(Internet)是全球通信网络基础,而万维网(World Wide Web) 是通过互联网访问信息集合。可以这样解释:互联网是基础设施,而万维网是基础设施之上的应用。


在 Tim 的采访中他表示:


“1989年,互联网已经存在,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传递数据文件。但是还没有网页、hdpe、html,甚至没有可以让用户点击的地方, 所以我便产生了想要创造一个网页能够让人们浏览信息和交互(当时最基础的交互就是点击查看)的想法。



∆ 当时互联网用户界面


尽管现在看来,当时的网页简陋的无法再简陋,加上普通大众根本无法理解网页存在的意义。于是就连当时的新闻都在说:网页这个东西比 YellowBook (本地广告黄页)还要差,而且还必须具备电脑这种昂贵的设备才能连接使用,用户门槛太高,注定不会成为一个普罗大众的产品。


∆ 第一个互联网页面


但在往后的发展与演变中,人们发现第一个网页的诞生对互联网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标志着任何人都可以连接到互联网并可以真正的使用它来交互、查找、传递信息等。


   穿插小趣闻一则 


这是一则和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有关的趣闻。

Tim 当时用于编写第一个网页的电脑品牌为 “NEXT”,这是乔布斯被挤出苹果公司期间所研发的电脑品牌。后来有人调侃道: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乔布斯没有离开苹果,那么可能第一个互联网网页就不会那么早出现,或者现在的互联网可能会是另一个样子,那么可能也没有后面的苹果和 iphone 了。




∆ 乔布斯与 NEXT



//
  标志性事件:搜索引擎 
//


在 Tim 发明万维网之前就已诞生了很多搜索工具,但功能非常有限,没有技术基础的普通民众根本无法使用。第一个真正用全可读文本编写的搜索引擎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过,是一个在1994年上线的叫做 web crawler 的网站。而就在3年后,谷歌的出现使其慢慢消失在大众视野里。






∆ 从万维网诞生到搜索引擎出现,历时3年



//
  标志性事件:第一个博客 
//


同样在1994年的美国,Justin Hall 发布了第一个互联网博客(名为 Justin 的地下日记)用来记录他的个人生活,纽约时报特甚至别发表了一篇文章称 Justin 为互联网个人博客的开山鼻祖。直到1997年,“博客”的概念才逐渐被大众所接受。




∆ 从搜索引擎到个人博客出现,历时1年



//
  标志性事件:第一款可联网手机  
//


第一款可连接互联网的移动手机是诺基亚在1996年发布的‘9000 Communitcato’,但可惜的是当时连入互联网的成本太过高昂,使得这款移动互联网手机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直到3年后,1999年 Imode 在日本发售,移动互联网从这一刻才算是逐渐步入了正轨。




∆ 第一款可联网手机



//
标志性事件:第一个网红  
//


网红当道的今天,谁会想到第一个通过互联网成名的网红是一位名叫 Mahir Cagri 的土耳其小伙子呢?1999年他的个人主页 kisi.org 使他成为了全世界第一个完全基于互联网的明星。尽管他的主页上只是上传了一些语法错误的英语和他的个人自拍,但在当时1200万的主页浏览量却让他获得了“最多浏览网页”吉尼斯世界纪录,就连比尔盖茨也公开称自己是 Mahir 的粉丝。2006年,好莱坞甚至以他为原型拍摄了一部名为 “Borat” 的电影。

1


∆ 第一位网红
Mahir Cagri




//
  标志性事件:中国互联网-BAT
//


面对那些相对遥远的历史事件,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演变相信能够激起大家更大程度的兴趣吧
1998年11月由马化腾、张志东等五位创始人共同创立的腾讯正式成立。
1999年9月9日马云带其“十八罗汉”在杭州正式成立了阿里巴巴集团。
2000年1月1日李彦宏在中关村创建了百度公司。
这段时期也奠定了 BAT 在中国互联网的地位。


   穿插小趣闻一则 


这是一则和腾讯发展史有关的趣闻。

2000年马化腾通过父亲的关系找到李嘉诚和 IDG 希望能为腾讯融资,李嘉诚碍于面子把这事甩给了其子李泽楷。最后,IDG 跟着李泽楷以各买20%的方式投资了腾讯,腾讯以220万美元的价格出让40%的股权。
IDG 和李泽楷虽然拿着40%股权却依旧不看好腾讯。因为当时并没有人看出腾讯的盈利模式在哪里。为此,IDG 的人盘问了马化腾一夜。
IDG 问:QQ 这东西到底怎么赚钱?
马化腾答:我也不知道。
IDG 又问:腾讯凭什么值这么多钱?
马化腾答:因为我们缺200万美元。 
后来马化腾又找了联想、新浪、搜狐、金蝶、雅虎等当时互联网领头企业,结果没一家愿意接盘。马化腾找到新浪王志东的时候,问王志东150万美元要不要腾讯,王志东看了一眼,心想到:你这东西我花10万就能做出来。


∆ 损失6400亿港元的李泽楷


后来腾讯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2001年,李泽楷将20%腾讯股份以126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南非 MIH 集团,赚了1150万美元。IDG 则卖了12.8%,保留了7.2%,而 MIH 占股32.8%,成为第二大股东。如果按腾讯现在3.2万亿港元的市值算,李泽楷损失了6400亿港元。如果他当年不卖,今天李泽楷的资产将超过其父李嘉诚并且成为全球首富(但这也只是后话了)。


   从互联网发展史推演区块链技术的未来  


网联网从1960年被发明出来到现在的成熟期用了近50年的时间,每一个标志性事件都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 从互联网的发展史中,我们看到:从人类进入游牧狩猎时代到金属冶炼,从早期机械化到蒸汽机时代,再到今天的电子信息时代,每一次的科技变革增速都在不断提高。


互联网从被发明到第一个杀手级应用电子邮件的出现用了10年时间,从万维网到搜索引擎用了3年时间,再到个人博客只用了1年。而区块链技术从2009年中本聪发布比特币到智能合约的诞生只用了6年,并已有大批的区块链应用投入使用。根据这个发展增速我们可以明确的是,区块链应用和区块链企业将会很快确立在未来全球商业领域的地位。


  新的科技产物一定超越当下大众认知  


电子邮件和网站除此走进大众视线,和比特币、以太坊或者 EOS 如今的状况是一样的。由于新科技初期的门槛和使用成本太高,所以很难被大众普遍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标志性事件不断产生,区块链必将成为未来的基础设施,而到那时人们根本无需理解什么是区块链技术,甚至无需感知区块链的存在。



在这10年的发展中,其实区块链的杀手级应用已经出现,就好像当年的电子邮件一样,只是还没有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原因是以现今大众的认知,还无法看到它未来的商业模式。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后知后觉的,反之,如果你现在已经可以清晰的看到一个区块链应用的商业模式和未来的盈利点,那么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它绝对不会是未来的独角兽。


 

  Gartner 对未来科技的分析预测   



当5G技术普及后,IoT、VR/AR、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基于高速网络和数据的科技应用将会把人类世界的生产资料将从现实世界逐步转移到虚拟世界中。


这里最大的存在问题是:
“在现实生活中我看到你,便能确定你是你;但在虚拟世界我如何确定你就是你?或者再想远一点,在 5g 物联网时代,我家的冰箱根据我的饮食习惯,自动从超市购买食品,但全世界那么多冰箱,超市如何确定这个订单是从我家冰箱发出的?


Gartner 的首席科学家 Walker 在2018年时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 “区块链是人类进入高科技时代的基础,区块链技术可以将现实世界的物体(包括人类本身)映射到虚拟世界。由于区块链技术本身的特性,他推测区块链可以实现的最重要的应用就是 验证虚拟世界的身份(包括机器的身份)


当虚拟世界身份得以实现,并大规模普及,那么必将出现“虚拟世界的组织(社群,团体,社会,国家,政治经济体)”。而这两项基于区块链的应用在当下其实并不被大众或资本所看好,因为他们无法明确的看出商业模式和盈利点。


就好像很多人在问 DAC(去中心化自治社区)的盈利点在哪里?
正如上述所讲到的电子邮件、网页、包括腾讯在内的互联网标志性产物,在当时任何人包括它的发明人,都无法具体说出它的商业模式和盈利点。也正因如此,这种应用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区块链标志性应用。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