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自媒体 查看内容
  • 4740
  • 0
  • 分享到

数字货币星火燎原

2019-11-25 11:04

来源: yixincaifuguanjia


作者 | 李琳  刘博

  观点摘要  


本文是“区块链系列专题”报告第三篇,聚焦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数字货币。2019年一系列重磅事件下,数字货币备受关注。除私人部门对数字货币的热情外,全球多个政府部门对数字货币加大投研和推广力度,以及对数字货币立法。


数字货币有着匿名性、交易成本低、交易不可篡改的特性,可带来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具备广泛的发展前景。值得注意的是,私人数字货币的广泛使用或将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国际货币体系,以及资本市场形成冲击。数字货币自身的发展面临国家的监管风险。


  正文 


数字货币,无疑是今年市场重点关注的一个话题,Facebook于2019年6月18日推出了其数字货币Libra的白皮书,更是引发了关于Libra和数字货币的诸多热议和争议。不仅仅市场关注数字货币,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也高度关注。今年7月IMF发表专题研究报告,题目就叫做《数字货币崛起》。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今年9月对数字货币发声,表示数字货币带来了一些重大问题,需要谨慎跟进。中国央行也在酝酿数字货币DC/EP(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


2019年5月2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和加拿大中央银行发表声明,两家央行使用区块链技术相互发送数字货币,标志着二者首次数字货币合作试验的成功。瑞典央行行长2019年11月13日明确表示,支持数字货币 e-krona (电子克朗)作为法币。


本篇文章旨在帮助大家了解数字货币,特别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的加密数字货币的特点,挑战及前景,以及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


2008年中本聪发表《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后,在2009年1月发布比特币,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数字货币,这也是区块链技术的首个实际应用案例。下面文中所讲的数字货币是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数字货币,另有说明除外。


新一代数字货币的特性很大程度上是区块链技术的特性所赋予的。区块链技术本质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去信任的技术特点。基于区块链技术至上的数字货币具有:匿名性、交易成本低(时间短、无需中介、无需审批)、不可篡改及交易安全等特性,具体的说:


一、数字货币的匿名性保护支付者的隐私。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不依赖于账户,不同于支付宝、微信等电子支付手段,如同流通中的纸钞和硬币一样具有匿名属性,可以保护支付者的隐私,避免个人的支付行为这些私人的信息被各种平台或中介机构未经批准的使用。这是区块链技术支持下的数字货币最明显的特征。


二、数字货币显著降低交易成本(时间短、无需支付中介费用),在跨境支付方面的效率明显优于现行跨境支付体系(如SWIFT)。当前全球跨境支付规模高达127万亿美元。就SWIFT而言,SWIFT系统不仅耗时(2-3工作日)、交易环节多(如依赖SWIFT进行跨境报文传递)、费用昂贵。通过使用点对点的区块链技术,以更低交易成本,实现几乎实时的跨境支付。


按照麦肯锡等机构估算,数字货币节约跨境支付的成本可达90-95%,当前跨境支付费率大致3.5%左右,按此估算,则数字货币跨境支付费率仅为0.2%左右。实际的利用数字货币进行跨境支付的成本可能更低。在Libra的白皮书中,Facebook更是将区块链在便利跨境支付,节省转账成本上的优势描绘到极致:能够让跨境汇款像发送手机短信一样便捷、迅速和廉价。


三、区块链技术应用所具有的分布式、不可篡改、可溯源和安全的特性,使得数字货币交易记录会被记录在区块链中,信息溯源,且不可篡改。同时支付者只要保管好自己的数字货币“钱包”,任何人都无法盗取支付者的数字货币。


图表1:区块链技术节约跨境支付交易成本

数据来源:麦肯锡,https://www.borgenmagazine.com/facebooks-libra-questions-answered/,宜信财富




备受关注的加密数字货币




我们看到,自2009年以来,数字货币的种类和交易所数量显著增长。根据CoinMarketCap统计,截至2019年11月19日,全球加密数字货币多达4836种,较2018年的1600余种明显增长,合计总市值2253亿美元;全球加密数字货币交易所更是有惊人的20887家。全球加密数字货币单日(24小时)成交量最高时可达到1078亿美元(2019年5月14日当天数据)。


数字货币成为最热门话题,各国政府、央行和国际组织加大研究力度。尤其如果Libra成功发行的话,其用户规模庞大,又主要应用于跨境支付领域,对全球都会产生影响,甚至包括对央行货币政策、货币体系产生广泛影响。这刺激全球范围内掀起对数字货币研究的又一轮热潮。IMF在2019年7月15日发表了 ”The Rise of Digital Money“的文章,概述了采用包括稳定币在内的数字货币的利与弊。


数字货币立法工作全球范围内陆续启动。负责金融事务的欧盟委会副主席Valdis Dombrovskis 2019年10月表示,欧盟应为加密货币建立新的规则,以便对诸如Facebook的Libra货币进行监管;2019年1月14日,新加坡金管局《支付服务监管框架》(Payment Service Bill)被正式立法,并被命名为《支付服务法案》(Payment Service Act)。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将从风控和合规两个方向全面监管新加坡数字货币交易所、钱包及场外交易(OTC)平台,同时被监管的还有支付宝、微信等电子支付余额及交易额。中国也将在明年1月1日正式执行《密码法》、俄罗斯也已经完成相关数字货币立法工作。


图表2:当前加密数字货币总市值2200亿美元左右,但市值波动大

数据来源:Wind,宜信财富


图表 3:数字货币种类迅速增加

数据来源:CoinMarketCap,宜信财富


图表 4:比特币占全部私人加密数字货币比例67%

数据来源:CoinMarketCap, Wind,宜信财富




分析几种典型的数字货币




按照发行主体划分,数字货币可分为法定数字货币和私人数字货币两类。法定数字货币是指由中央银行依法发行,具备无限法偿性,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价值贮藏功能的数字化货币。私人数字货币是市场机构或个人自行设计发行,并约定应用规则的数字化符号,性质上类似于在一定范围内可流通的资产。


结合BIS等国际组织分类方法,我们可以进一步将数字货币分为四大类:1、私人部门发行的面向零售客户的加密数字资产:目前主要包括比特币、 以太币、USDT等。Libra 也属于这一类型。2、私人部门发行的面向其它机构客户(批发)的数字货币。目前 JPMorgan 发行的用于金融机构之间美元清算的 JPM Coin 属于这一类别。3、央行发行的面向零售客户的数字货币,我国央行规划中的 DC/EP 属于这个类别。4、央行发行的面向机构客户(批发)的数字货币:主要目的是提高金融机构之间的清结算效率。


下面我们简要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私人数字货币:


比特币,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数字货币:技术上比特币依赖的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网络系统,采用分布式记账技术(DLT),是高度去中心化的公有链;应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和密码学哈希函数(SHA256函数)解决了点对点之间交易信息的传输和加密;以PoW作为共识机制。根据其算法,最开始一个区块可以获得50比特币,每增加21万个区块后奖励减半,直到2140年比特币会完全发放完毕,比特币上限2100万个,从而形成所谓的“发行量恒定”。


比特币被称作数字货币之王,总市值1500亿美元左右,占全部数字货币总市值的比例达67%。但是,其仍然无法胜任货币的主要职能。首先,受制于当前区块链技术下的“不可能三角”,即:去中心化、正确性和成本效率三者无法兼顾。这带来比特币对效率的牺牲。作为交易媒介,比特币运行效率低下。比特币仅支持每秒7笔交易,每笔交易完成需要确认的等待时间是60分钟,运行速度十分缓慢。因此用比特币进行真实交易的例子微乎其微。其次,因总量有限,带来投机炒作比特币之风盛行,导致比特币价格剧烈波动,也无法满足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的职能。


以太币,嵌入智能合约、增加扩展性:2014年7月,维塔利克·布特林创立了以太坊,在设计上主要为解决比特币扩展性不足问题。以太坊的发展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开源、开放智能合约平台供开发者使用,所有开发者都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在以太坊上建立自己的应用和发行数字货币,自行开发不限场景的非中心化应用。以太币就是在以太坊系统内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数字货币。


2015年11月19日,以太坊向社区提议了一个用以太坊区块链智能合约发行可互换通证(fungibletoken)的方案,即ERC20标准。借助全球分布运行的以太坊系统和ERC20标准,任何人在以太坊上很简单地编写一个智能合约,创建表示价值的通证(简称ICO)。目前,以太币总市值190亿美元左右,在数字货币总市值中排在第二位。


USDT,首个稳定币:随着区块链进入2.0、3.0时代,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种类迅速增长,数字货币应用场景的拓展和使用人群的扩大,使得币值波动性巨大的传统数字货币难以满足公众作为交易媒介的需求。新局面下,“稳定币”应运而生,它通过特定机制锚定其价值和价格从而实现价格稳定。


2014年,Tether公司借助比特币网络发行了一种在价格上锚定美元的代币——泰达币(USDT),USDT完全与美元挂钩,价格基本维持在1美元附近。USDT价格稳定且能够方便地与法币相互兑换,因此可以满足数字货币间安全、高效的交易需求,为投资者的入场和交易提供了便利。


稳定币利用区块链技术模仿法定货币的币值稳定机制,包括:1、设立100%准备金制度,把一部分资产(如美元)作为准备金储存起来,用以支持和维护稳定币的价格;2、通过智能合约等手段在稳定币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时,进行买进和卖出(类似中央银行对货币的干预),以此增加或减少流通中的稳定比数量,达到稳定价格的目的。比较典型的稳定币包括锚定美元的USDT(与美元1比1)和锚定一篮子货币的Libra等(关于Libra我们将在下一篇报告中专门阐述)。


图表 5:数字货币之王比特币价格剧烈波动

数据来源:Wind,宜信财富


图表 6:加密数字货币种类划分

数据来源:邹传伟,BIS,中金公司,宜信财富




数字货币会带来哪些挑战?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既有积极的影响,但它同时也对现有体系具备较大颠覆性和破坏性。


数字货币跨境汇款功能显著优于现行SWIFT体系下的跨境汇款,这也意味着数字货币对SWIFT的颠覆或首当其冲。


私人加密数字货币(如Libra等)如成功发行并广泛应用于全球的话,会削弱商业银行中介角色,削弱商业银行派生存款能力,如果人们更倾向于持有私人数字货币(有较大可能)。这将侵蚀商业银行铸币税收入。当然,这也将会加速商业银行的改革和转型。


私人数字货币对中央银行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对全球货币体系的冲击可能较大。首先,只有中央银行才能发行货币的特权被打破,中央银行铸币税也可能遭遇到私人数字货币的侵蚀。私人数字货币对法币存在潜在挑战, 特别是对弱势货币国家的货币主权。比如备受高通胀困扰的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每当美联储政策收紧,美元走强时,通常面临本币巨大幅贬值压力。那些弱势货币国家的居民普遍更偏好持有美元资产作为价值储藏(即美元化倾向),包括含有美元成分的稳定币(Libra),造成会本币的替代。最后,私人数字货币对强势货币,如美元在全球的霸主地位,会不会形成威胁,这也是听证会上美国议员关心的问题。


对货币政策也带来挑战。数字货币对中央银行在全球货币政策中的主导地位构成了挑战,人们未来有可能减少对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需求,导致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和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打折扣。


数字货币因其跨境汇款的便利性、匿名性,很容易被应用于洗钱、恐怖主义融资和地下暗网交易。比如,比特币被应用于暗网交易,进行非法行为。如何建立可追踪的机制,防止数字货币为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服务是重要课题。




结论与展望




数字货币具备的匿名性、降低跨境汇款成本、安全性,决定数字货币具备发展前景。也正是基于此, Facebook等跨国公司在积极布局力量,争取占领先机。


随着技术的进步,对区块链不可能三角的突破,数字货币仍会回归其理想目标(高度去中心化),以达到真正的开放和免受高度集中带来的风险。尽管比如Libra是以许可型区块链形态起步(而非公有链),令其满足对支付效率的要求。但随着技术难点的突破,比如Libra的最终发展目标仍是高度去中心化的非许可型区块链,以保证其真正开放,始终以符合用户最佳利益方式运作。因此当区块链技术进一步完善,数字货币会逐步向去中心化回归。


数字货币还需在如何满足监管要求、设计反洗钱等机制方面进行完善。监管要求包括满足存款准备金制度、承担金融稳定责任等。在反洗钱领域需要研究如何利用区块链的“可追踪性”来进行反洗钱工作。


从更高层面看,数字货币的发展可能代表了货币发展潮流的转折。私人部门发行数字货币,如Libra的发行可能会带来私人数字货币与主权货币共存的难题。对于许多属于“弱势货币”的主权货币将构成极大的威胁,替代该国法定货币,两种货币体系在一个国家中使用。而对于强势货币,比如美元,Libra是否会对其形成巨大挑战?这存在争议,比如在听证会上,部分美国议员认为Libra将挑战美元中心地位。但也有观点认为美元在Libra储备资产中的占比最大,故而“Libra化”本质还是美元化,只是更换为加密货币这种形式。无论怎样,私人数字货币和主权货币的关系的研究才刚刚破题。


数字货币对经济的影响可能总体偏正面。数字货币可以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有助于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比如,在未来如果央行数字货币得到发展,可以利用数字货币的可追踪、可溯源性,观察货币流向,帮助政策当局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需要的领域。但另一方面,数字货币对现有的支付体系、商业银行体系、中央银行体系都会产生颠覆性影响或带来冲击。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