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自媒体 查看内容
  • 2922
  • 0
  • 分享到

画饼充饥?谨防过度解读!区块链实则是一种跨界思想和方法论

2018-5-12 14:51

来源: JungMedia

编者按

荣格财经【区块链思想者四十人论坛】成员均为区块链领域的有独立见解和思想表达的区块链思想者和研究者,希翼以此为新潮澎湃的世界注入一湾清水、一池思想。

荣格财经区块链思想者四十人论坛由荣格财经发起人、总编辑,《第三次秩序革命:区块链的终极命运、新世界体系与个体繁荣》书面成果著作者赵洪伟(人称“老赵”)牵头发起成立,并作为总主持者进行系列”思想者谈“。该论坛的共同发起人为:共识经济学创立者郭善琪,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朱幼平。

本期做客荣格财经【区块链思想者四十人论坛】的是IntelliPlus创始人朱捷(Jack)。

朱捷(Jack)

IntelliPlus创始人,网名石头/stoneboy,区块链探索及实践者,国内早期互联网实践者,IT从业25年+,智能硬件产品专家,资深摄影爱好者,10余年海外经历。他首创IUCI-智能通用充电接口技术并获专利,实现各类移动设备万能识别快充。同时Jack也是荣格财经思想者四十人论坛成员。



内容摘要

1. 区块链是一种跨界的思想和方法论;


2. 隨著區塊鏈的發展,“服务经济”将成为人类社会未来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形态;


3. 區塊鏈是一场制度革命。但在技術層面上所帶來的是互聯網的進化;


4.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表現在技術實現層面,對現有的制度和社會而言則是一種補充和疊加。一味地强调全盘去中心化会成为区块链落地实施的魔障;


5. 要區分現實和虛擬世界,现实世界还有太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单純区块链可以解决的,它也不是一种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终极技术和武器;


6. 從本源的角度,辯證的看待區塊鏈與Token的關係;


7. 區塊鏈尚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基礎還不扎實,距離落地尚有時日,短期內難有殺手級應用;


8. 區塊鏈需要信仰。



01  

边界


任何东西都是有边界的,所谓边界就是不可逾越和到达之处,包括物理实体和精神意识都有其不可逾越和到达之处。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思想是不可触摸的,同样,一块画的饼也不可以充饥。所以,我认为要探寻区块链的意义需要先从边界说起。

人类的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停探寻边界的过程,我们不断地发现新的大陆,发现地球以外的世界,从宇宙是无限的认知到霍金说宇宙也是有边界的。

可见,边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类的认知和需求的不断提升,边界每次都以超越人类固有认知的方式推动着一次次的人类社会的变革,从蛮荒到农耕到工业革命再到互联网的出现,历史一次次的推动着人类社会边界的扩展。

然而,区块链将会推动我们人类社会的下一个变革吗?如果是,那么可以亲历人类社会的两次变革的我们,将是这个时代最幸运的人。

是的,区块链确实将会推动我们人类社会的下一个变革。

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区块链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通过将数据库加密技术、点到点通讯技术、分布式账本、共识机制、激励机制、去信任化、价值传递等等的融合,区块链跨越了数学、加密学、计算机学、互联网、博弈论、金融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等学科和技术。

通过区块链,人类第一次可以突破物理实体的边界打通与虚拟的数字世界之间的联系,就如同计时系统可以打通人类与时间之间的联系一样。

在这场变革中,区块链所扮演的是“跨界者”的角色。

区块链实则是一种跨界的思想和方法论。


02  

经济形态的巨变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经济形态也在不断演变,互联网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新的经济形态——“互联网经济”,我们可以在网上方便的购物,导致许多实体经济的萎缩。

然而无论如何,我们始终生活在一个实体经济的范畴,近几年许多实体店的回归就是明证,眼见为实的消费观在回头。

可见,现有的互联网虽然给了我们一个前所未有的方便快捷的消费通道和媒介,却无法解决一个最根本的问题 —“信任”。

与此同时,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悄然带动了另一种经济形态的快速发展,诸如:互联网租车、打车、各类共享经济的应用等等,已经越来越开始成为一种习惯的经济活动,这样一种经济形态可以称之为“服务经济”。

未来的我们可能将不会去专门拥有一个实体,而是去购买这个实体所提供的服务。除了收藏,我们可能不会再去买车,汽车企业不再是销售汽车,而是提供方便快捷的用车服务;房地产商也不再是销售房屋,而是提供完善的用房服务;如此等等。

然而,“服务经济”的崛起同样也遇到了瓶颈 — “价值传递”和“服务保障”。
区块链天然的去信任化和价值传递基因,以及后续发展出来的基于共识的智能合约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区块链的跨界推动,互联网经济将越来越成熟。

更为重要的是,人类所惯常的“实体经济”必将越来越多的被“服务经济”所取代,“服务经济”将成为人类社会未来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形态。





03  

颠覆?革命?进化?


随着区块链的出现,“颠覆”、“革命”等等字眼充斥了我们的眼球,人们为之沸腾、欢呼,兴奋二字根本不足以表达许多人的心情,然而我认为此时更应该辩证的来看问题。

首先,区块链作为一种思想和方法论,为我们带来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将现有的互联网所发展起来的“开源、共享、社区、协作”推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通过区块链,抛出一个共识,通过共识形成一个社区,通过一个社区聚集方方面面的人,各有所长的人在一个社区为了一个共识通过协作的方式工作,最后大家共享共同努力达成的成果。

在这样一个社区里,我们不再需要找齐所有的人、聚齐所有的资源、想清楚所有的问题,才开始去做一件事情或一个项目,我们只需要考虑我们自己擅长什么,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和资源,通过协作的方式共创未来。这无疑是一种创业思想上的颠覆。


通过ICO/ITO的方式,一无所有的小公司、小团队可以募集到宝贵的资金去实现梦想,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相对于我们习惯于有实力的大公司才能通过IPO去募资的方式,这无疑是一种融资模式上的颠覆。

ICO项目不再由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公司来把控,而是一个DAO社区组织,利益的分配和决策权也不再是集中在少数股东的头上,合理的共识和激励机制使得每一个持有Token(股权)的成员既是劳动参与者也是利益共享者,同时为了利益最大化,每一个社区成员都会不遗余力的推动社区的发展,这无疑是劳动分配制度和股权形式上的颠覆。

区块链的实现,使得被寡头垄断和把持的互联网可以再次回到大众的手中,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决定如何使用在互联网上的个人信息,每個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生产价值并获得合理的回报,这无疑是一种对强权的颠覆。

如果说互联网曾经带给我们的是一场信息革命的话,区块链无疑是一场制度革命。

互联网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次重大的进化,WEB1.0开创了人类信息传递的新时代;WEB2.0使得信息交互成为可能,互联网经济应运而生。

区块链给互联网带来了“价值传递”的底层架构,互联网由此进化到了WEB3.0 时代。因此,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区块链所带来的是一个进化。




04  

去中心化思考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所带来的最有争议的问题,也同时成为现有体制所诟病的问题。个人认为,所谓去中心化需要从各种不同的层面来思考和理解。

区块链在技术层面是通过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计算来实现的,在这个层面上,区块链在帮助还原互联网本真的基础上加入了价值层,从而推动了互联网从WEB2.0到WEB3.0的进化,这样的去中心化是必须的,也是区块链技术唯一的实现方式。

区块链在制度层面所带来的是DAO“分布式自治组织”(Distribut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的进化,这是一种自管理社区的概念,分布式则给社区带来了跨越国界、宗教、种族的构成形式。

其实DAO的形式从有互联网开始就已经诞生,各种BBS、论坛、社区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在运行,有着相同爱好、共识的人聚集在不同的社区。所以DAO从本质上说是对现行制度的有力补充,是一种并行的关系,并不是要取而代之。


区块链的实现,是DAO价值化的实现,社区成员的贡献有价值回报,这将使DAO更加有凝聚力、公信力,从而实现更大的价值。


区块链在社会层面的思考,我们要看到人类本身是趋中心化的群居生物,不管是公司、组织、国家,还是DAO本身,都是以一种中心化的形态存在。因此,去中心化在社会层面上实则是一个伪命题。

区块链在经济层面上的颠覆从目前来看无疑是巨大的,金融、支付和商业的区块链应用是大势所趋,每个人都可以ICO融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银行,每个人都可以零成本开店,大大提高效率,大大减少中间手续费,货物的直接交易,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等等,这些无疑都是很诱人的前景。

然而,静下心来想想,似乎有哪里不对。

试想,在不远的未来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各种不同的数字货币,这些个人的资产如何打理?如何保值?如何再投资?毕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着良好的金融知识和能力,如此一来,最终还是会出现各种中心化的交易所、数字货币银行、金融理财等等组织,包括国家层面上的监管等等。

所以,在经济层面上,真正意义的去中心化也是不太可能的。

区块链给我们带来的思考是全方位的,以上的思考无法涵盖所有的层面,不过我们至少可以从中窥见一斑。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在技术实现上的基础,然而区块链在不同的层面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一味地强调全盘去中心化会成为区块链落地实施的魔障。



05  

画饼充饥?谨防过度解读


区块链的出现,为我们打通了现实社会和虚拟世界的联系,也为我们勾画出了一个无限可能的想象空间。

各种去中心化、颠覆、推翻旧世界,重建美丽新世界等等激烈言论和观点层出不穷,语不惊人死不休。

然而,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去中心化的虚拟社区,是无法完全取代现实社会的。

毕竟我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人不是虚拟的,不能靠一张画出来的饼充饥。

人类可以通过区块链这个门进入虚拟社区获得共识、参与协作、共创共享,却无法100%生活在虚拟社区,最基本的吃喝拉撒总是要回到现实社会中去的,当你真正到快要饿死的时候,一块Pizza的诱惑一定会大于任何虚拟币。

现实社会的人的社会活动是需要管理和规范的,国家这样的实体组织形式也是不可能消亡的。

所以,只要有人类存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一定是一种并存的关系。区块链所要构建的世界新秩序,是以虚拟的社区应如何与现有的体制互补,且共荣、共存为目标的,不应以推翻“现有的”为目标。


虚拟化的币和数字化资产,为人类的交换活动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从这点上看跟最初纸币的产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如果发行纸币的机构没有实实在在的实力和机制作为背书,也没有人会去形成共识去承认一张纸,随着时间推移,市场总会“良币驱逐劣币”。


我们虽然有着人人都可以发币的美好愿景,市场最终广为接受的流通数字货币一定会集中在一些少数的良币上面,所以,发行虚拟币最终必然还是一种趋中心化的结果。

因此,区块链并不是要颠覆推翻现有的一切,更多的应该是一种社会的发展进化(Evolution),区块链把“价值传递和交换”这种我们千百年来在实体社会里面常见的经济交换行为,成功的移植到了之前只能“信息传递和交互”的虚拟(Internet)世界,使得互联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Web3.0),从而推动社会的变革。

区块链所包含的去中心化(分布式计算)思想确实让人迷惑、遐想联翩甚至神魂颠倒,然而现实世界还有太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单单区块链可以解决的,它也不是一种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终极技术和武器。


06

区块链必须要有Token吗?


现在很多人,言区块链必谈Token,认为没有Token就不是区块链。这个问题需要从区块链和Token的本源上去探讨。

区块链的本源是一个基于共识机制的分布式加密数据库,由于最先在金融行业应用,所以这里的加密数据库也被形象的称之为“账本”,实际上这个加密数据库除了账本还可以用来存储任何类型的数字化信息。

共识机制+分布式计算+加密数据库这三者的结合,为区块链带来了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安全和不可篡改的天然属性,这些属性使得区块链成为了数字化经济中价值传递和交换的天然载体。


Token一词来源于古英语“Tacen”,意为标记、符号、象征、证据。公元1590年,Token一词被首次用于代表“coin-like piece of stamped metal”即“盖上印戳的钱币状金属块”。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兴起,Token一词被用于数据传递的一种验证凭证(中文习惯称为令牌),进入数字化经济时代Token发展为一种数字化的可编程的价值量化单位,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价值量化单位,其数字化和可编程的特性使得Token具有更广泛的、可自定义的高可互换性。


由此可见,Token并不是伴随着区块链出现的产物,而是早已有之,不断演化的。由于区块链的价值传递和交换的载体属性,Token自然而然成为了在区块链中被传递和交换的首选介质并被重新定义。

中本聪,创造了区块链这样一个载体用于承载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数字货币-比特币Bitcoin。在比特币的体系中,区块链与Token的结合是密不可分的,Token依赖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计算,需要若干Turing-Complete(图灵完备)的分布式节点来参与运作(社区),这就需要一个激励机制来鼓励更多节点的加入和参与,POW工作量证明使得节点的工作被价值化。

同时,一种博弈机制使得所有的节点通过竞争的方式获得记账权,获得了记账权的节点将交易写入账本,并获得相应的交易费作为奖励。这也是第一个区块链的成功应用。

在比特币的运作体系中我们看到,Token有两个主要的作用,一是将参与区块链的节点工作价值化,形成激励机制,二是产生节点获得记账权的凭证(证据)。

因此,就目前看来,在一个完整的区块链应用中,Token是必不可少的。由区块链所造就的经济活动也因此被称之为“Token经济”。

当前,区块链被应用到各个领域的结果使得区块链出现了三种主要的应用形态,公共链、联盟链和私有链。在公共链中Token是不可或缺的。

而在联盟链和私有链中,参与的各个节点由于有着共同明确的目的而无需激励,Token的激励作用变得可有可无,然而取消Token将会产生一个如何通过博弈(随机)生成记账权的问题,但是为了降低节点间的交易费用和总体成本,希望取消Token成为一种正常的思路。

当然,从技术实现的角度,没有Token的区块链应用也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07  

区块链的落地


比特币的逐渐升温让人们慢慢开始注意到了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并将其提炼了出来。

近10年的发展,使得区块链脱离了单纯的技术而成为了一种 “跨界”的、综合的思想和方法论,经过不断迭代和演变,区块链正在进入3.0的时代。

各种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地完善着区块链的体系,甚至出现了非区块化的链实现形态,如IOTA。

然而,现实中真正落地的区块链应用却寥寥无几,各种空气项目充斥于市,炒概念、挂羊头卖狗肉者比比皆是,那么区块链的落地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呢?让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看看这个问题。


1)  你真正懂区块链吗?


区块链技术虽然已经存在了近10年,其真正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开始研究和传播,距今不到5~6年,中国也就3~4年。更多的人尤其是大众层面基本只知道炒币的概念,对区块链本身的认识还是远远不够的,正如符德坤老师所言“现在区块链行业没有专家,只有先行者…”,我深以为然。

正如前文所言,区块链并不是一门简单的技术,它实则是一个跨界的思想和方法论,要真正的了解区块链的内涵仅仅懂得计算机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很多学科的综合能力,这无疑给区块链的研究和应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区块链的应用最基础的就是需要建立一个共识机制。共识机制的设计是一个区块链项目的基点,决定项目的成败。共识机制就是一个协议,简单来说,就是Token如何产生、如何分配、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如何提高参与热情?等等问题。这里面涉及到除了计算机科学以外的众多学科,诸如博弈论、经济学、金融学、社会学等等。

从目前众多失败的区块链项目(不包括空气项目)来看,共识机制设计的问题占了绝大多数。个人认为,短期内区块链的突破需要大神级的人物。


同时,区块链要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从广场大妈都在参与的炒币风潮到理性认识区块链也将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普及工作,区块链的落地应用需要傻瓜式的即插即用产品。


2)  区块链Ready了吗?


除了应用层面的各种考量,区块链技术本身是否已经完全准备好了呢?个人认为,目前区块链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没有完全ready。

区块链依然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些基本问题会大大影响到区块链真正落地应用的出现,尤其是杀手级应用在短期内几乎不太可能。

首当其冲的就是真正可用主链的缺失。大多数区块链的应用是需要基于一个公共主链的,现有的主链技术已经进入了区块链2.0时代,区块链3.0也在发力之中。

然而要达到真正可用的基础主链的程度还是不够的,许多区块链底层的相关问题尚在萌芽或者激烈争论之中,如果要把一个区块链的应用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恐怕本身就是不够稳定的。

我们姑且先把目前争论最多且相对较为成熟的诸如:共识机制、算力、TPS、交易费用、去中心化、安全性、团队能力等等问题放到一边暂不予以考虑。先来关注一下相对讨论较少的一些问题。

标准的缺失,正如前文所述,区块链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因此,实际上所有人对于区块链的认识,除了非常基础的一些概念以外,都尚在摸索过程中。整个业界包括很多巨头,对于区块链的定义都是不同的,有的甚至大相径庭。

目前为止的很多区块链应用实际上更多的是处在基础链的开发和实验性阶段,区块链的上没有统一标准可以遵循。这势必会增加区块链应用的不可预见性和不稳定性,这将会成为区块链发展的巨大障碍。

基础协议层,纵观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各种应用催生了各种基础协议,常见的协议包括:TCP/IP、HTTP(S)、HTML、DNS、NTP、FTP、IMAP、SMTP、TELNET、SSH、P2P,等等。

不可否认,正是因为这些底层的基础协议造就了互联网1.0/2.0时代的发展与繁荣。然而当我们要迈步进入互联网3.0时代的风口,除了尚在开发之中的IPFS以外,竟然找不出几个可以叫得上名的区块链基础协议,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基础缺失。

不可篡改性,不可篡改性是区块链的一个基本属性。区块链系统利用分布式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从技术层面杜绝了(或非常难)非法篡改数据的可能性,从而取代了传统应用中保证信任和交易安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这看起来是一件好事,然而,如果因为安全问题、算法本身漏洞、甚或其它不可抗原因造成输入的原始数据错误时,不可篡改性将给区块链系统带来无法纠正数据的致命错误。

目前的做法虽然可以通过回滚、硬分叉等手段在出错后弥补,但是对于一些对数据正确性要求很高的应用来说,这是不可容忍的问题。

智能合约,智能合约的出现带来了区块链应用的飞跃,也使得区块链进化到了2.0的阶段,这不得不说是区块链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一次进阶。然而智能合约依然有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智能合约的实质就是一段计算机代码,所谓“Code is Law”的践行,那么我们就必要考量Code的质量问题。

从计算机出现到现在,我们已经非常熟悉并且习惯了一个术语“打补丁”,也就是说,从来没有哪个程序代码是完美的,代码的更新迭代更是一种家常便饭,谁来保证智能合约的完美呢?尤其是当智能合约是被封装在不可篡改的区块中的时候,这样的问题就会变得尤其的突出。

真实性和可靠性,区块链的应用是建立在各节点匿名的基础之上的,其所造就的并不是一个可信任的网络,而是去信任化的网络,这在某些特定的应用中是可行的,比如:虚拟货币的交换。

然而,当区块链应用到更多的日常生活中去的时候,必然会遇到真实数据上链。那么如何保证真实数据上链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将会是区块链遇到的一大挑战。

数字钱包,这是区块链所带来的一个独有的应用场景,即对应于现实的生活,每一个在区块链上进行交易的人,都需要有一个数字钱包用来装载数字货币。

目前的数字钱包无疑是有着缺陷的,其中最为诟病的就是其不可追回性,一旦丢失密钥即不可找回,这样的机制显然也会阻碍区块链向更多的普罗大众发展。“掉了活该”这样的话是会激起民愤的。

上述现状与问题,相信只是冰山之一角,由于水平和认知有限尚无法做出更多更深入的探讨,在此提出也是希望引发更多的思考和探讨。



3)  区块链需要什么?


目前的区块链需要去除泡沫、回归理性,打好应用基础,形成标准和合力,解决如何将区块链推行到普罗大众而不是单纯面向技术大牛和极客们的应用。

我们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区块链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孤立的,区块链作为一个底层架构是实现WEB3.0的一块基石却并不是全部。诸如AI、IOT、大数据等等技术的发展将会极大地裨益区块链的发展,共同推动和构建WEB3.0。


区块链需要多些信仰,少些投机和炒作。

区块链终将改变这个世界。

---END---

作者 | Jack

视觉设计 | 蘇四

责任编辑 | 老赵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