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自媒体 查看内容
  • 5076
  • 0
  • 分享到

避开空气币,寻找价值投资,区块链评级机构驾到

2018-5-15 09:12

来源: hxcj24h


5月11日下午3点,韩国最大、全球第五交易所Upbit被调查,利空引发币市大跌,BTC跌幅达6.32%。随后1小时,此前多次呼吁区块链市场自治的陈伟星在朋友圈发文称:没有治理的区块链,变成了支持欺诈与传销的技术,如不自治,早晚会和P2P一样被全面封杀。

区块链和数字货币在短期迅速爆发,逐利者众,监管真空更加剧了市场的脆弱性。信息和筹码被少数人操控、跟风小白散户居多……当所有人都入局这场堪称疯狂的游戏,独立评级方相继现身,开始发掘项目真相,市场自治逐渐萌芽。

“评级”最初源于西方债券评级,知名机构对国家、金融机构和公司评级,揭露其是否有能力偿还债务。评级越高,债券越安全,但相应的收益也越低,如若债券评级被下调,厌恶风险的投资者就会抛售债券。所以,高收益债券实际上是被评为高风险的垃圾级别债券。股票分析师也会对上市公司股票进行评级,给出“卖出”“减持”“中性”“增持”“买入”的具体买卖建议。但区块链项目既非债券,也因区块链行业公司初创而与上市公司评级相去甚远,因此评级一般结合团队、白皮书、市场前景、代码更新等方面综合分析。

区块链评级方团队如何组建,具体标准何在?普通炒币者、专业投资人如何看待项目评级?被评为高风险的项目方如何反应?火星财经(ID:hxcj24h)探访币市二级市场上下游诸多利益相关方,一探真相。 

▇ 评级方:曾经一篇文章砸跌30亿股价,但其实看不上砸盘

曾在今年3月初写出《深度调查:庄家杜均》的资深财经媒体人范俊杰,与帮助印象笔记落地中国的首任市场总监、前小蓝单车首席战略官(CSO)一同成立了标准共识,对标世界三大金融评级方标准普尔。4月中旬标准共识评级上线,次日便将CDC、AWR、VEN、HSR、TRX列为极高风险的D评级。火星财经(ID:hxcj24h)私下问询了AWR项目方,对方称要以即将上线的产品说话,暂不接受采访。


“D评级并非说项目不好,而是高风险,风险和溢价对等,比如欧美低评级债券对应着高债息。标普的存在本质上是帮助投资者去区别风险溢价,就是对方的还债能力。” 范俊杰对火星财经(ID:hxcj24h)直言,“大家可能觉得你们一下子就发布高风险评级的例子,是不是来砸盘的?说实话我真看不上砸盘。” 他去年的一篇文章让某家上市公司股价跌了30亿,却并没有多少成就感。

标准共识目前发布的评级报告不足十篇,范俊杰却已经收到了很多投资人的好评,他把技术评级外包给一个孵化区块链项目的资深技术团队,金融部分则由从传统券商的二级市场分析师们负责。

有着项目ICO服务背景的媒体链向财经也收录了超过100个项目的尽调点评。去年中旬,链塔智库在北京成立,其副总裁于睿从传统VC转投区块链行业,他希望做一家能够存在10年以上的公司。

深谙波士顿、麦肯锡的商业逻辑,也了解国内艾瑞咨询借助互联网趋势,Talkingdata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崛起路径,链塔智库最终定位于区块链行业数据服务提供者,团队用将近一年的时间全盘梳理了全球一千多个区块链项目,最近也推出了区块链行业数据报告和部分项目评级报告。于睿认为目前市场上的评级大多是分析师从主观角度出发,分析团队、市场和白皮书等,链塔智库则是从数据出发,保证了相对的客观中立。

自媒体“未来虚拟币”几乎和链塔智库同时成立,今年2月行情一路走高,大炮评级也由“未来虚拟币”改版诞生,至今陆续推出了近100份评级报告。大炮评级想做区块链领域的穆迪,曾在阿里钻研技术的王大炮找来前标普(S&P)亚太区副总监加盟。但因为年初的英雄链等事件,大炮评级曾被质疑为空气币站台。创始人王大炮对火星财经(ID:hxcj24h)表示自己并不缺钱,“如果我们收费评级的话,团队每个人都可以发一辆劳斯莱斯了。”

无独有偶,比特评级也想做区块链领域的穆迪,但其官网和微信却不见评级报告身影。今年1月底,拥有47年历史的美国独立评级机构——韦氏评级(WeissRatings)也发布了74个加密货币评级报告,给予以太坊B评级,比特币C+评级,一石激起千层浪,媒体争相报道。甚至宝二爷夫妻档《洋洋访谈》也在韦氏评级发布两天后,在B站上传短视频《揭秘如何在韦氏评级报告中拿高分》。

相比普通自媒体,区块链评级门槛有所提高,但抢滩者依然众多。其中不乏“区块律动”这样以影响币价为目标相对严肃的自媒体,而打着推荐优质币种、评级旗号实则沦为收费营销号的自媒体更不在少数。

而评级方ONE.TOP,更像一个基金,创始人张翔曾经做了十余年的媒体人,去年9.4后开始涉足评级,最新成立的ONE.TOP评级已经建立起早期项目筛选——由300人的资深技术和金融用户组成的社群公投评级——推荐给投资人的完整闭环,很多项目评级仅限于社群内部分享,张翔曾操作最成功的项目,投资获得了10倍收益。 

▇ 炒币者:大炮评级挺有名,后来有了信任危机

去年12月份,币市癫狂,大批小白涌入,研一在读的刘琦便是其中一员。

“无意间看到他的一篇评级文章,分析逻辑很好,也挖得比较深,就开始关注,之后微信新榜出了一个币圈自媒体排行榜,才知道他居然这么有名。也可能因为大炮这个名字比较好记吧,我知道有好几个评级机构,但能叫上名字来的就这一家。”

刘琦买了大炮评级评出的首个A级币ADA,赚了一些。大炮评级创始人王大炮提到,大炮评级结果和币价关系较小,但放远了看,评级结果和币的价值是一致的。而和刘琦同时入局炒币的同龄人周松则不看评级,他紧追着几位“预测比较准”的操盘手的指点,时刻紧盯盘面。

刘琦觉得美国的韦氏评级比大炮评级的分析更全面。“每个评级方侧重点不一样,相对来说,他们比较看中代码更新和社群建设。”但硬币资本合伙人Eric却直言,“韦氏,他们就是凑热闹,瞎评”。

刘琦提到自从英雄链、太空链之后,众人认为大炮评级在联合项目方割韭菜,信任危机逐渐严重。王大炮对火星财经(ID:hxcj24h)回应称,大炮评级并未对英雄链评级,只是进行了视频采访,试图以此方式带动观众了解项目详情,而英雄链只是众多受采访的项目之一,在采访中自己也曾多次对英雄链提出质疑。

大炮评级1月3日发布英雄链专访,后删除原文 

或是受到评级媒体所限,在多数项目缺少曝光营销时,大炮评级的采访看上去像是在为项目站台,后来大炮评级停掉了项目视频采访。

▇ INB资本:希望评级方说我的想投的项目是垃圾

一些手法狠辣的早期投资人对评级有不同看法。

去年夏天,从2013年开始投资比特币的美国人Eric加入硬币资本担任合伙人。他在硬币负责一个4年期基金,一般投资Pre-ICO甚至Pre白皮书阶段的早期项目。他对火星财经(ID:hxcj24h)谈及,此前仅仅因为某团队有一个“他们认为比较酷的想法”便投了该项目的种子轮,而上个月该项目刚获得币安Labs领投的3000万美元。

“早期投资其实完全就是看团队,找我们的项目中,90%以上的团队根本不行。如果团队很好,我会继续看代币模式,然后是经济体系以及估值,如果都没问题就可以投了。”Eric认为用团队筛选项目比较靠谱,因为做区块链项目的相关知识之前都比较冷门,目前高校只是刚刚开始区块链人才的培养。

Eric不看评级,他甚至希望评级方都说自己想投资的项目是垃圾项目,方便自己以一个比较低的估值投得更多。“大家都觉得很好的项目,你投的时候估值已经很高了,那就赚不到什么钱。”硬币曾经投资的Zcash,最早去美国融资时被所有VC拒绝,而硬币资本则是重投,最后该项目成了硬币资本好几年来回报巨高的一个项目。

说起美国韦氏评级,Eric相当不屑:“从价格角度来说,他们评级也一般;从技术角度来说,明显也很外行,还不如你随机分组的。他们真的是凑热闹,现在区块链火啦,没人想理他们,他们就说我们要来评级。问题是这个市场越来越看好技术,如果完全按照价格,往后几个月你发现你评级都错了。中国可能这些大公司有点不敢,西方那些他们都很喜欢跟区块链擦边,但区块链项目评级和确认核实资产没有一点关系!”

相对于收费的大评级机构而言,Eric认为独立的小评级方或许更“良心”,但他认为很多评级过于浅显,“国外有个项目LSK,有个评级方说这个项目特别好,代码更新频繁,交易量还很高。但从来没有人对我说这个项目好,我去看他Github的代码库,真的更新了很多,其实就加一个空格更新,明天把那空格删了再更新。交易量也是,非常大的就一笔交易,3000万美元转来转去,评级方就不仔细看。”

基于切身利益,或许最懂项目的还是Eric这样的职业投资人。众多评级方皆称评级结果不构成买卖建议,仅供参考,他觉得优秀的评级方更应该去做投资让利益最大化。事实上,对于市场上众多小评级方而言,投资者服务似乎是他们一致的目标。

▇ 评级机构:自带干粮,以情怀培育市场?

局内人逐利,局外人客观。

但区块链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评级方若想扩大影响力并保持客观独立性,则无法向项目方和投资人开口。火星财经(ID:hxcj24h)调查发现,评级报告本身尚无法带来利益回报,目前评级方也大多依靠融资生存,或许投资者服务才是最终出路。

范俊杰谈到,“(付费评级)这点小钱我们看不上,这种方式跟做传统媒体收广告费没区别,永远做不大。现在新媒体做得最成功的赫芬顿,估值也只有几十亿美元。我们离钱这么近的一个行业,收广告费赚钱真的是傻。”标准共识目前仍在以风险投资支持运转。

圈内知名的大炮评级也在不断改进评级模式,努力培育市场,王大炮认为市场飞速发展之下,收费评级无异于自毁前程。虽然大炮评级新近融资两千万,但他曾表示需要更多的战略投资者。ONE.TOP评级最近也获得了新一轮融资,而链塔智库则婉拒了包括业内顶尖风投在内的众多投资方,尚在打磨数据服务。

评级机构生于混乱之中,若想保持其独立性,势必需要与独立性相匹配的商业模式。深究信用评级在美国近百年的发展逻辑,每一次的经济危机都会助推信用评级的发展。评级方盈利模式也从最初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投资者付费,逐渐转到了70年代经济衰退中的发行者有偿评级(即项目付费)。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评级机构的声誉受到极大挑战,投资人付费模式因其独立性重新受到了广泛关注。

而在野蛮生长的数字货币市场,评级机构何以抢在传统评级机构进入之前迅速长大,并建立全新的商业模式?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