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采矿业劳工事故频发。2021年1月10日,位于山东省栖霞市西城镇正在建设的五彩龙金矿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井下22名工人被困。2020年9月27日,重庆市綦江区松藻煤矿发生一氧化碳超限事故致16人死亡,42人受伤;2020年12月4日,停产关闭两个月的重庆永川区吊水洞煤矿因企业自行拆除井下设备时违规动火作业引发火灾,导致23人死亡、1人受伤的重大伤亡。这三起事故的发生时间间隔不足数月,一系列惨痛的教训将安全生产、员工健康等问题再次曝光大众视野中,进一步引发了采矿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一)国内:积极开展绿色矿山建设
中国领土辽阔,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地下矿藏种类丰富且储藏量丰硕,采矿业为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和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能源和原材料的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进程逐渐加快,采矿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进入了深度调整期,需要重视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对矿产资源合理开采,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针对采矿行业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及指引,引导采矿行业的规范、绿色和可持续发展。部分政策整理如下表所示:
表1.我国近年来有关采矿业绿色发展相关政策梳理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二)国际:发布负责任开采原则
在国际范围内,现阶段部分国家ESG要求已逐渐从宽松的指南转变为强制性的法规,ESG报告已成为矿业公司必须遵守的义务。许多国家政府机构以及非盈利协会也意识并开始把握可持续发展机遇,通过发布研究报告、政策指引,参与到采矿业的可持续发展事业之中。其中以世界黄金协会为代表,该协会于2019年9月发布了《负责任黄金开采原则》,为投资者、企业和供应商等市场参与主体明确了什么是负责任的采矿作业。《负责任黄金开采原则》涵盖了黄金生产中被广泛认可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三个主要层面,融入了200多个组织和个人在两轮磋商中提出的反馈意见,呼吁企业应当在治理、社会、环境层面遵守以下原则:
表2.《负责任黄金开采原则》中对企业践行ESG理念提出的要求

资料来源:世界黄金协会官网
尽管已有行业协会制定并发布了推动矿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原则,然而根据负责任采矿协会发布的《负责任采矿指数(RMI)2020》中所披露的信息,现阶段众多参与可持续发展评估的采矿企业表现与社会期望仍有较大差距,许多矿区并未向社区、工人、政府和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公开底层数据,并极少与利益相关方就ESG问题进行接触和沟通。随着负责任采矿协会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在ESG问题上做出并披露了正式承诺,少数公司制定了新的或更有力的管理标准,但是许多公司几乎没有任何实际行动。如何将公司的承诺和所设标准转化为实际的商业实践仍需政府部门、市场机构和社会公众的深入探讨,促进采矿企业以社会期望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为指导,积极开展负责任实践。
(一) 采矿业ESG投资现状
采矿业由于自身业务经营模式的发展特征,本身具有较高的ESG风险,投资者们面临着各种ESG问题,从风险管理到污染,从人权到贪腐。这些风险不仅对雇员、环境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也会为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损失。近年来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浪潮的推动下,许多金融业机构正在从煤炭和化石燃料领域撤资。根据负责任采矿基金会(RMF)与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投资中心(CCSI)联合发布的《采矿业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2020年最新进展》中披露的数据,2019年,至少35家保险公司(占行业资产的37%)开始从煤炭行业撤资。截止2020年,全球已有26家银行停止为新的煤电站和煤矿提供直接融资,有约800家金融服务机构承诺披露其各项投资的气候风险,且部门大型投资机构开始对高度依赖动力煤的业务进行严格审查,并对那些产生过量碳排放的公司、煤炭产业或相关利润进行剥离。
(二)采矿业与ESG投资的结合
从ESG投资策略的角度来看,类似采矿业这类具有高ESG风险的行业多处于负向筛选的范畴,大多数投资者选择以撤资的方式回避可能因ESG风险带来的损失。然而,从积极的角度来看,采矿业与ESG投资并非背道而驰。一方面改变现有能源结构中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度需要一定时间,同时采矿业所生产的金属产品作为关键基础设施建设的原材料,也在经济发展中的发挥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部分学术界的研究表明,采矿业的ESG表现与其财务绩效之间成正相关关系,积极开展ESG实践的采矿企业能够在市场上呈现更加优异的表现。
ESG投资不同于纯粹以利润驱动、回报优先的传统投资决策方式,更多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驱动因素,将ESG理念纳入投资决策流程。除负向筛选外,在GSIA定义下的七大ESG投资策略中还包括公司参与和股东行动,即利用股东权力影响公司行为,包括通过公司直接参与(即与高级管理层或公司董事会沟通)、提交或共同提交股东建议,以及在全面的 ESG 指导方针指导下进行代理投票。因此对于采矿业而言,负责任投资者除直接撤资外,还可以积极行使投票权,参与到采矿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构建之中,培育采矿企业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而采取行动实际参与ESG实践,从而真正促进采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采矿业由于自身生产经营模式的特征,天然在环境、社会和治理层面存在着较多潜在隐患。现阶段,我国采矿行业的工作中面临着安全管理、灾害治理、风险预警、违规生产、监督管理等问题,这些潜在的ESG风险对采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亟需进一步完善。
从环境层面上来看,采矿业作为典型的高污染行业,开采矿产过程中对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矿产开采伴随着资源的高消耗和环境的高污染,地表的毁损会破坏植被和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大气和固体污染物的排放给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地下开采会引发土地塌陷,山体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2021年1月29日,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反馈督察意见,其中在督察组现场抽查的103座矿山中,有51座存在超量开采、越界开采、修复治理不到位等问题,可见环境问题仍是矿业企业发展过程中面对的一大挑战。
从社会层面上来看,采矿业生产环境具有高危性,对员工的身心健康与安全生产造成极大潜在威胁。矿业主要作业对象是自然资源,一线工作常常在井下和野外进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危险系数高,瓦斯爆炸、油气泄露等安全事故频发,威胁到一线员工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此外,矿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粉尘和噪声污染也会引发员工的健康问题,导致员工出现尘肺、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等。据中新网报道,2020年全国煤矿发生事故123起,死亡228人,较大以上事故时有发生,可见现阶段我国采矿行业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需要引起重视。
从企业治理层面上来看,采矿业面临着政策约束、矿产资源战略管控与营商环境营造方面的挑战。由于我国大型矿业企业多数为国有企业,国家在矿业企业中的主体地位十分明显,因此政府的政策导向对企业矿产产品的影响巨大。同时,企业经营环境也受国家政策的严格控制,如何把握响应国家政策导向和自身管理模式建设的平衡是采矿企业进行治理的关键。在此次山东栖霞笏山金矿爆炸事故后发生后,企业迅速组织力量施救,但由于对救援困难估计不足,直到1月11日20时5分才向栖霞市应急管理局报告有关情况,存在着迟报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阶段我国矿业企业在内部治理上仍存在着诸多潜在风险。
为进一步研究我国矿业企业现阶段的ESG实践表现,本文根据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自主研发的ESG评级方法学,对现阶段国内采矿业上市公司进行评级分析。由2020年证监会大类行业的社会责任平均得分、环境、社会、治理平均得分柱状图可以看出,以货币金融服务为代表的第三产业ESG表现最佳,得分在65上下,而建筑业、采矿业等第二产业行业表现位于尾端,采矿业ESG平均得分仅为45左右。采矿业与货币金融服务业在环境层面平均得分差距最大,超过30分,这与采矿业工业化的生产流程、资源依赖严重等特点有密切关系,在此方面,采矿业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图1.2020年各证监会大类行业ESG得分表现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另外,通过2020年采矿行业下各个矿产分类的社会责任平均得分、环境、社会、治理平均得分柱状图可以看出,非金属矿采选业社会责任方面表现最好,其次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开采辅助活动和综合开采业。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和开采辅助活动这些行业ESG表现差异不大,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图2.2020年采矿业细分行业ESG得分表现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最后一张柱状图表是采矿业2020年ESG评级分布图表。可以看出在行业内部各个企业的ESG表现有所差异,但并未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部分企业集中在ESG表现A和A-,占比约12%。其余企业在B、C、D三个档位分布较为平均,应向行业ESG龙头企业学习,未来仍有较大进步空间。

图3.2020年采矿业上市企业ESG评级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从上部分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虽然目前已经有紫金矿业等具有代表性的行业龙头上市企业开展对ESG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但我国矿业企业整体的ESG表现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潜在的ESG风险也对采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当前,随着后疫情时代绿色复苏发展趋势的不断增强和“碳中和”目标的持续落实,为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矿业企业需要积极思考转型升级的将ESG纳入公司整体策略,并充分关注自身活动对可持续发展目标产生的影响。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可以从下述三个路径进行考量:
充分尽职调查,回应利益关切。为有效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矿业企业需要在事前做好充分尽职调查,充分考量并采取措施回应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关切,调查的具体内容包括地区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现状、开采加工与建设外部条件、地区政策与法律要求、社区关系与居民权益维护等。此外,在具体尽职调查的过程中,不光要采取文书调查,还要进行实地探看,从而对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前景进行全方位分析,从而为矿业企业后续的审慎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优化风险监控,完善风险管理。在做好现有风险管理的基础上,矿业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全流程ESG风险管理,全面提升ESG风险管理水平。一方面,矿业企业要严格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项目实施,同时要充分考虑自身发展与社会环境的依存关系,逐步增设相关部门进行ESG风险管理。另一方面,矿业企业需充分采纳行业协会制定的ESG相关准则,通过监控关键ESG指标的变化来把握企业的ESG风险。通过对全生命周期的ESG风险监控,从而为矿业企业下一轮生产经营提供可持续发展方向与依据。
参考国际标准,强化信息披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矿业企业的业务活动及经营范围也不断扩张,在国际可持续发展浪潮的推动下,国内矿业企业在参与国际矿业产业发展链条,积极开展对外投资的过程中,需要自觉学习并充分考量国际负责任采矿标准,寻找国内政策要求与国际相关准则的契合点,积极做好ESG信息披露,为充分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有效开展业务活动提供充分支持,减少在ESG方面的沟通成本和当地社区的摩擦,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中的可持续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