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自媒体 查看内容
  • 17785
  • 0
  • 分享到

应对气候变化 “碳中和3060”论坛成功举办

2021-4-26 11:17

来源:

4月20日,由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中信证券、宁夏宝丰能源联合举办的“应对气候变化‘碳中和3060’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国内外气候领域知名院士、专家学者、商业领袖,以及国际机构和投资机构代表等300余位嘉宾汇聚一堂,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探讨有效解决方案。

点击视频 精彩重现



01 精彩致辞

论坛开场,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与绿色发展专项基金秘书长李海岩宣读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书面致辞。


解振华指出,2021年既是我国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又是我国走向碳中和的元年,是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落实《巴黎协定》的关键一年。在这样重要的历史节点由不同利益相关方共同发起探讨碳中和之路,为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出谋划策,也为新时期科研、金融、企业的转型与合作提供平台,恰逢其时,很有意义。


我国的研究院所、金融机构和民营企业一起,共同响应碳中和号召,并以最快速度创建第一家独立的民间碳中和智库,通过科学和战略研究指导创新与企业转型,这是中国自下而上全民应对气候变化、迈向碳中和的有力证据,顺应了世界范围内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浪潮。


解振华希望本次论坛能够助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及碳中和转型,为百分之百落实习近平主席对外宣示目标建言献策。


特邀致辞

刘燕华

科技部原副部长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


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人自己要做的事情,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内在需求,是中国结构调整、产业变革、能源革命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推动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自主选择。同时,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努力也为保护人类家园要做出贡献,真切期望本次3060论坛的真知灼见,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重大贡献。

特邀致辞

杜祥琬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


中国在2020年主动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这是超越了2015年提交联合国的国家自主贡献的新努力,也是走向源头治理的努力。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的一员。在气候变化这个领域,各个国家共同努力,能得到很多共识,可以有共同的行动。人类需要互助,人类需要共享,期待着眼于共同的美好未来,共享智慧成果。

特邀致辞

袁桅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


在国家落实碳中和3060目标的发展过程中,大学科研院所、智库、金融机构、企业的力量汇聚到一起,能让这个目标更有支撑和落脚点。

特邀致辞

Michael B.McElory

哈佛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环境项目主任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这是中国于2020年9月做出重要承诺后,进一步推动2060年碳中和前景的重要论坛,我们相信尽快实现中国提出的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必须要有各个学科的贡献,要有来自政府部门和各机构同事们的贡献。

主办方致辞

李政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常务副院长


如果说政府间就气侯合作的沟通大门已经重新开启,来自民间的、自下而上的推动需要配套跟上,这就是清华大学气侯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愿意与宝丰能源、中信证券和北大能源研究院联合举办今天论坛的原因和动机。十四五是一个关键期和窗口期,需要有迎难而上、只争朝夕的精神,为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伟大事业做出贡献。

主办方致辞

金之钧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感谢主办方的远见卓识,组织了这次碳中和论坛。希望将碳中和这个时代的命题,做深、做广、做精、做准,在碳中和的大潮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主办方致辞

杨明辉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宏观目标既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坚定承诺,也是融入新时期全球产业链的关键举措。我们认为碳中和与碳达峰的持续推进将给中国的产业结构、生产与生活方式带来根本性变革,也将对中国金融业的格局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主办方致辞

党彦宝

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勇担社会责任历来是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价值追求。作为科技领先的绿色能源企业,宝丰能源争当绿色低碳发展的生力军,首创将“绿氢”、“绿氧”直接接入化工生产系统,打通用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碳中和的科学路径,在今天的论坛现场我们的项目将启动正式投产。


碳中和是一场伟大的历史变革,时代的进步,更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新技术、新能源和新工业革命。在国家碳中和愿景引领下,我们举办本次论坛,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凝聚智慧,贡献力量!


02 现场发起

北京宝丰碳中和研究院



论坛现场,刘燕华副部长、杜祥琬院士、于贵瑞院士、贺克斌院士,刘科院士、党彦董事长、贾峰主任、外交部北极事务特别代表高风司长、北京市政府参事室李昕主任、桥水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区总王沿总裁与论坛主办方代表李政常务副院长金之钧院长、杨明辉总经理、党彦宝董事长,共同见证发起北京宝丰碳中和研究院。


北京宝丰碳中和研究院是全国第一家由民营企业发起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民间智库。研究院本着“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宗旨,秉承科技创新精神,汇聚国内外高端科研人才、产业人才、金融人才,致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平台,探索有效、可行的路径,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智慧。


研究院重点开展碳中和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研究,为国家碳中和提供方案建议和决策参考;深入实施碳中和领域前瞻性科技研发,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技支撑;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广泛支持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产业转型升级和行业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化学系、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信证券、隆基绿能科技等21家科研院校、金融机构、企业应邀担任北京宝丰碳中和研究院理事单位。


03 见证投产

开启“碳中和之路"



论坛期间主持人与宁夏现场连线,全体参会嘉宾共同见证了宝丰能源国家级太阳能电解水制氢综合示范应用项目正式投产,这标志着宝丰能源用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碳中和”之路全线开启。


04 主旨演讲


论坛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院研究员于贵瑞,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代表文康农,联合国环境署中国首席代表、原环保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涂瑞和,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刘科等重量级嘉宾围绕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解决方案发表主旨演讲。

演讲内容将陆续发布 敬请期待


05 圆桌讨论


论坛特别设立了四个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围绕不同主题展开深度对话,共享经验教训,碰撞智慧火花。


圆桌论坛一

气候治理的战略布局和政策推动

圆桌论坛一由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主持。从左到右依次为:王毅,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张海滨,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任徐华清,能源基金会总裁邹骥,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主任贾峰,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陈迎。


圆桌论坛二

实现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治理的技术驱动

圆桌论坛二由清华气候院常务副院长李政教授主持,参与讨论的嘉宾为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李君发,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院长李建秋,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清华大学化工系党委书记王玉军,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主任姜培学,清华大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系主任王灿。



圆桌论坛三

绿色金融拉动产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圆桌论坛三由中信证券总经理杨明辉主持,图为现场连线代际投资公司联合创始人David Blood。现场参与嘉宾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婷,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绿色金融委员会副秘书长梅德文,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华夏基金国际部行政负责人潘中宁,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



圆桌论坛四

碳中和转型产学研联合行动

圆桌论坛四由中信证券首席政策分析师杨帆主持,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原党委书记、正局级调研员李水华,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丁建平,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博导叶茂,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焦在月,沈阳鼓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戴继双,杭州制氧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邱秋荣,中国船舶第七一八研究所制氢设备工程部主任张玉广参与讨论。


06 联盟倡议



论坛上,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清华大学化工工程系、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清华大学化学系、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全球环境研究所、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宝丰能源集团、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中国船舶第七一八研究所、杭州制氧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22家大学科研所、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发起碳中和产学研联盟行动倡议,倡议全文如下:

行动倡议 


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紧迫挑战,是关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当前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并深刻影响全球产业链重构,必将带来广泛而深刻地系统性变革。


深化产学研协同合作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路径,绿色低碳转型是落实碳中和目标的第一引擎。从气候治理的战略布局与政策推动,末端治理和源头治理的科技驱动,到绿色金融拉动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以及企业的“碳中和”自主创新行动,都需要产、学、研系统间的强力联合。为此,我们倡议发起“碳中和转型‘产学研’联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担使命、共献智慧、共同行动、共享成果,努力为实现碳中和愿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有益贡献。


07 国际分享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实现碳中和需要国际社会紧密合作。在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王彬彬主持的国际经验互动环节中,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项目主任Alexander Fisher、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政策总监李琳、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建宇、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副首席代表房伟权分享对全球携手实现碳中和的真知灼见,并介绍了国际最新进展和全球优秀案例。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