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快讯 查看内容
  • 1356
  • 0
  • 分享到

“双碳”目标下,碳排放管理师专业人才势必在未来成为香饽饽

2022-2-25 15:44

导读: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环境、社会以及公司治理(ESG)的理念也被更广泛地接受。而为达成《巴黎协定》所设定的目标,进一步推动全球碳减排则成为关键任务。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已经设置了自身的碳减排与碳中和目标,中国也已经设定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30·60”目标。

2021年2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1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城乡建设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要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方式,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实施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开展绿色建造示范工程创建行动,推广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集约化、产业化建造方式,加强技术创新和集成,利用新技术实现精细化设计和施工。改革建筑劳动用工制度,大力发展专业作业企业,培育职业化、专业化、技能化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要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同时,该方案指出要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建设一批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发布,意见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方案明确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目标任务,加快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意见和方案强调,要加快建设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组织开展能力建设,提升能力水平,要积极开展全国碳市场系统培训,培养温室气体核查、核算、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战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培养碳减排领域专业人才,为相关单位制定科学碳目标、碳资产管理及参与碳交易做好人才储备,实现“碳成本”向“碳机遇”的成功转变。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建立碳排放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长效机制,助力我国“双碳目标”早日达成。

“十四五”期间,大部分高排放行业也将陆续纳入全国碳市场,到“十四五”末,一个交易额有望超千亿的全球最大碳市场将在中国建成,在这一背景下,培养一批讲政治、懂政策、精业务的碳减排领域管理人才对控排主体实现碳资产的保值增值意义重大,也将对其他机构参与碳市场产生重要加持作用。

碳排放管理师岗位专业性较强,工作内容较为广泛,涉及了碳资产管理、碳达峰与碳中和规划编制、碳标签、碳足迹和低碳产品认证,也包括提供外部的碳排放监测、统计核算、核查、交易等相关服务。由于综合实力和职业前景持续向好,甚至有业内专业人士把碳排放管理称为继房地产、IT行业后的第三波经济增长点。政策不断加码,低碳行业在未来10-15年内都会处在上升期阶段,随着碳排放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培育力度的加大,迎来一波黄金暴发期。在碳排放管理制度助力中国实现“双碳”战略的同时,新兴职业“碳排放管理师”将持续得到行业认可和重视。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推动实施碳减排,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环境保护问题。在全球经济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以及企业负责人意识到,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不是仅仅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其利润,而是可以让企业收获更多的长远利益。而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也更愿意投资在碳减排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表现更好的企业。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