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碳中和 查看内容
  • 1899
  • 0
  • 分享到

影响森林碳汇能力的有哪些重要因素?

2023-5-3 18:42

(一)温度与降水 

 森林的碳储存能力受多个因子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譬如植被,其碳储存量代表它获得的光合作用的过程与碳释放过程之间的状况。简而言之,就是说在一定区域为促进生态系统碳储存量的增加,同时有利于植被分解与呼吸的过程。温度与降水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植被生产力和生物量的大小,因此温度和降水是限制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碳密度分布格局的重要因子。在水热因子的组合有利于植被生长的地区,植物生物量大,植被碳密度度也比较高。热带森林地区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碳储库,碳储存量也很高,甚至占到了全球的1/2。主要是由于热带地区终年高温、多雨,水分热量条件充足,利于植物生长,光合作用效率高,种类繁多,生物量高。植物生物量和碳密度大小是由光照、温度、水分等多方面因子共同决定的,综上所述便可以解释不同气候区域以及不同生态系统类型间的碳密度差异,以及解释影响碳密度的因素。 

(二)二氧化碳的浓度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直接影响植物生长和水分利用。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有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增加生产力和碳水化合物储量。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多会提高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获得性,使植物叶片的气孔程度将变小,减少植物蒸腾作用,开放时间也会随之变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可以加强水分利用,提高植物的水分利用率,消耗单位量的水分可以产出更多的生物量。  

(三)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直接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和结构,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存量和通量。由于对植被砍伐、退化、土壤耕作以及白色垃圾的腐化导致由陆地到大气产生的温室气体增加幅度很快,并且这些温室气体不符合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影响。由于土地利用的变化导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87%来源与森林砍伐,有很多地区把草地开垦为农田。森林转变为农田会造成大气中碳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有机碳含量越丰富的土壤,损失量就越大,森林转变为草地导致的损失要比转变为耕地导致的损失少。森林用地转变为农田后土壤碳含量损失巨大,并且一直处于下降状态,所以现今改变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增加土壤碳含量。森林退化也会改变系统状况和土壤状况,影响森林的固碳能力和土壤碳的排放。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