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碳中和 查看内容
  • 1123
  • 0
  • 分享到

《2021-2026年中国碳排放交易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

2023-5-4 08:27

来源: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碳排放交易作为推动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全国碳市场有望实现扩容升级和新一轮规模增长。从目前的进度来看,建材、有色两个行业或成为第二批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而石化和化工行业相关准备工作也在加快推进,大约有2300家石化和化工企业符合纳入条件。业内预计,按照目前的碳价水平,到碳达峰的2030年,全国碳市场累计交易额有望达到1000亿元。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未来几十年间,新增资金需求将达100万亿元至200万亿元。相关机构测算,仅“碳达峰”支持的相关行业投资规模可达100万亿元以上,若其中10%的融资需求由发债满足,绿色债券的增长空间将达10万亿元。

目前碳排放交易仍存在的问题:一是目前碳配额的依据主要是基于过往的排放水平,通常都是由企业自己来申报的,可能导致初始分配不透明;二是虽然建立了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但是企业很难知道其他企业的碳余量,因此无法提前规划自己企业的排放量和交易量;三是目前很多碳交易还需要市场通过行政手段线下撮合,导致交易难以市场化运行;四是碳配额不透明可能会导致企业囤积碳排放权,等到市场价格高的时候再出售,使得真正需要购买碳排放权的企业买不到。

全国碳排放交易共运行52周、242个交易日,累计参与交易的企业数量超过重点排放单位总数的一半以上。从成交量来看,全国碳市场自开市以来每个交易日均有成交,交易量随履约周期变化明显。成交价格一年来略有上升,一年前的首日开盘价为每吨48元,目前价格在每吨60元左右。

纵观国内钢铁行业碳排放领域现有标准可以发现相较于能源、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标准而言,国内碳排放领域标准的种类和数量较少,在碳排放管理、碳排放限额、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碳足迹评价等方面的标准大量缺失。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