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711
  • 0
  • 分享到

新发布的CCER方法学与原有方法学、国际相关机制相比,有哪些不同?

2023-11-16 10:02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刘良伟

朱建华:与原方法学相比,除了将原造林、竹子造林两个方法学进行整合外,主要不同点如下:

一是根据我国造林活动的典型特点、分类方式等实际情况,简化了基准线情景识别与额外性论证过程。将造林碳汇项目的基准线确定为维持造林项目开始前的土地利用与管理方式,同时提出了额外性免予论证和一般论证两种方法。这有助于在基准线识别与额外性论证过程中,降低项目业主搜集有关证明材料并举证的难度,规范基准线情景,并简化额外性论证程序,提高项目开发效率。

二是不再考虑木(竹)产品碳库。主要原因在于木(竹)产品碳库难以追踪和监测,减排量核算难度大;特别是原木(竹)经出售和转让后,移出了项目边界范围,其产品归属权也发生了变化,难以再次确认减排量的归属。

三是增加了非持久性风险扣减的方法。考虑到造林碳汇项目存在非持久性风险,采用基于历史损失率分析并参照国际惯例的做法,设定了非持久性风险扣减率为10%。

四是简化了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监测与核算。采用了基于缺省值的方法,提供了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保守性计算方法和缺省值,有助于降低监测与核算成本。

五是完善了监测方法。增加基于网格化的随机起点、系统布点样地设置方案。增加基于激光雷达的森林地上生物量监测技术等。也就是说,通过激光雷达获取的数据可以作为项目申请的依据。这些措施增强了项目减排量监测的准确性和可核查性,提升了项目减排量监测的科学性。

因此,与国际相关机制相比,这一方法学在碳库和排放源选择、减排量核算与监测方法等方面,尽可能与CDM、VCS等国际减排机制的方法学保持一致。但在关键的类型划分、模型和参数的选取与确定等方面,尽可能反映中国特点,充分采用了已有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反映我国有关科学进展和最新研究成果,使方法学更加符合中国实际。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