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9点,火讯TECH第二轮第二场,
代表所有洞若观火的币圈韭菜,
代表所有隔岸观火的吃瓜群众,
向技术达人诚心请教:
区块链杀手级应用只有比特币么?
区块链的溯源真的靠谱么?
区块链真正的价值在哪里?
……
是时候老老实实把这些问题摆在桌面,
给所有关心区块链未来前景的人一个交代了!
火讯TECH,一场有温度的对话,
让我们来谈谈:
现在是大规模做区块链场景应用的合适时机吗?
阐述观点
嘉宾萧东:现在是大规模做区块链场景应用的合适时机。不光合适,而且还很紧迫。
在目前的区块链行业中,一部分是早期的技术派,还有不少数字货币玩家抱着一夜暴富的心理。他们的存在依然可以让社会关注并了解区块链这件事,或这个词。
区块链的整体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 比特币发烧友参与的场外交易。二、以太坊为代表的智能合约的兴起,代表着区块链2.0开始。三、交易所的兴起。
如今,交易所是一种能够仍然维持盈利的方式,但是其中交易的是去中心化货币,运行方式却仍然是中心化的,这等价于不受监管的纽交所、上交所等传统交易所,只是没有监管和门槛,导致客户几十亿美金的损失。
目前在交易所里面,交易量最大的还是一些知名的公链,如比特币、以太坊、比特现金、EOS等。由于不少代币项目实质上是空气币,代币的交易并不很活跃。
如果大家追求的只是这些公链币价格的潮涨潮落,整个数字货币行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所以我们迫切需要大规模的场景应用项目,将数字货币行业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嘉宾吕其坤:第一部分是技术成熟度。技术成熟度又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安全性问题。交易所的安全风险一直存在。不仅区块链行业会出现安全问题,传统的安全漏洞也会和区块链结合。



二是技术人才数量不足。人民日报6.1日的文章中提到,区块链人才缺口在50万以上;
猎聘网发布的《2018Q1中高端人才薪酬与流动大数据报告》显示,金融和互联网行业的平均年薪突破20万元,而区块链的平均年薪则超过30万元。可见行业人才的匮乏。

三是技术稳定性还不足。参与过智能合约课程的同学都能体会到课程录像里的界面以及和现在的界面有很大变动。
公链代表之一的以太坊,下一次的硬分叉即将启动,ERC20标准这些也在不断变动,现在新出的ERC721之外,还有ERC223、ERC621、ERC827等。
技术平台在不断完善中,远未达到主流Java、python等开发平台的一些要求。
第二部分是投融资环境
先说投资环境,根据coinmarketcap的数据,数字货币总市值从年初的8179亿美元到最近最近到2295亿美元,几乎是腰斩再腰斩。
加上多个ETF被拒等消息,市场情绪较差。

再说融资环境,根据《2018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的统计,当前区块链相关公司轮次分布多集中在种子轮,几乎没有成熟公司。
同时ICO在中国被叫停以及强监管也对区块链行业融资造成不小的影响。

另外,法律法规、各国政策的不同也会对融资产生影响。
第三部分是成本收益分析
成本角度看,首先是法律和监管成本。当前我国法律还没有对数字资产相关的犯罪行为进行规定。
其次是迁移成本,当前的中心化系统(比如银行系统、股票系统)已经十分成熟,使用新的方案来解决问题时需要考虑迁移成本。
最后是收益问题。之前的区块链市场由于暴涨带来的收益红利在消失,在实际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时候能否给使用者和传统技术一样的收益甚至超额的收益仍为可知。
总而言之,区块链技术当前阶段仍在十分初期,各项指标、技术水平和解决方案仍不足以支撑实际应用场景。
因此,区块链在现阶段场景实际应用目前没有必要。
嘉宾江泽武:技术上基本可行。目前对于公链性能的改进有几大方法:
1. 侧链技术,或链下进行微支付确认的闪电网络等;2. 分片技术, Ton, ZIL, Casper 等,线性增长;
3. DAG 结构,Byteball, IOTA, Nano,Conflux 等,一定程度上将分布式账本的同步响应约束松弛到异步,指数级增长;
4. Delegate,DPOS, VRF;5. 5G时代即将来临,将很大程度上减低网络延时,增加区块容量,实现较高性能。
四年周期制。以太坊在2014年的崛起,意味着现阶段18年下半年、19年有可能出现下一次浪潮的杀手级应用。
没有落地的应用,终将是空气,区块链的价值在哪?每次生产关系的变革都将迎来新的浪潮,创造新的利润空间。
区块链的技术优势:1. 机器信任实现理性不可篡改;2. 智能执行降低交易成本;
3. 激励相容机制,寻找帕累托改进空间。区块链技术的不可逆性挑战了凯恩斯体系,监管和治理变得艰难。
总结一下,熊市适合布局,牛市适合旅游,真正优秀的应用一定是在泡沫破灭之后脱颖而出的,创造价值即为价值。
所以现阶段是适合区块链的项目落地与应用开发。
嘉宾Yarielys:从现阶段区块链发展情况来看,仍处于底层技术时代,具体应用是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首先,是模式认知的问题。
第二,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对比互联网技术,淘宝是在什么时间爆发的,各种app是在什么时间爆发的,拼多多为什么在今年火,其实都是基于整个技术发展的普及率。
淘宝的爆发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普及,app创业潮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普及,拼多多的爆发是因为农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普及。
因此,只有技术成熟后应用落地才有可实现性。

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银行层面),也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一种融资渠道(企业层面)。
一个特定商品的供应链从原料采购,到制成中间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
在这个供应链中,竞争力较强、规模较大的核心企业因其强势地位,往往在交货、价格、账期等贸易条件方面对上下游配套企业要求苛刻,从而给这些上线游企业造成巨大的资金压力。

痛点是:在传统模式中,核心企业并不掌握其生产经营与销售情况,也就没有足够的数据来判断上下游企业信用情况;
再加上供应链条上的确权不明确,商业银行不好评估企业信用,最终导致生态内融资因此不畅。
业界不少公司已将供应链金融作为区块链的重要应用方向来发展。有限节点参与,把供应链上的参与方包括多级经销商、多级供应商纳入进来。
提升了整个生态链上的数据化,更多中小供应商、经销商有望获得贷款支持,而整个生态体系内融资的效率也获得提升。(痛点将会有效解决)
现阶段实现的难点是什么?将平台上的数据都上链处理,需要核心企业的配合,与供应链金融企业之间先建立起高度的互信,或者商业利益上达成一致,否则平台很难将数据共享出来。
此外还要调动起平台上经销商的积极性,使其积极上链,在没有代币发行的情况下,如何吸引经销商作为节点加入到区块链系统上,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针对一个核心企业的产业链建立起联盟链系统,需要付出一定的开发成本。因此,现阶段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实际应用还是相当不成熟的。
自由辩论
嘉宾萧东:数字货币的交易所确实存在很严重的安全问题,但这恰恰是由于所有的这些罗列的交易所都是中心化交易所,所谓去中心化的交易所就是让客户在保存自己私钥的前提下进行交易。
去中心化的比特币本身是非常安全的,但是中心化的交易所有巨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可能监守自盗。

在交易所这样一个应用中,我们急需去中心化交易的技术来为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配套。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个过程,但实际应用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
嘉宾Yarielys:越来越多人关注于数字货币的投资价值,作为新的资产配置。数字货币及交易所是至今最成熟、广泛的应用。
当前全球各地监管机构对数字货币特别是代币的发展持谨慎态度,一方面鼓励数字货币发展,另一方面认为数字货币市场存在不合理因素。
从外部环境看,交易所项目现阶段将面临较大的政策不确定性风险。
嘉宾萧东:目前银行的账户系统很少发生记错账的案例,几乎是完美的。但这是基于中心化的监管和银行自身的道德标准。
另一面是银行的收费很贵、服务的便利性不够。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技术,可以打造不是基于“法人”的清算交易系统,让程序代替人或者“法人”。
嘉宾江泽武:供应链金融的区块链解决方案,是一个很好的应用点。
1. 联盟链开发成本不高,相对比较成熟;2. 不需要专门B2B平台。
3. 重点是如何实现交易的公开透明,区块链的机制设计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信息不对称,找到对双方有益的利润空间。
嘉宾吕其坤:1、去中心化交易所落地项目交易量相当低,2、去中心化交易所虽然安全性很高,但使用便利性,交易速度,交易量都和中心化交易所有很大差异,
3、最后,现阶段为什么需要应用而不是等技术、人才、环境、正常再成熟一些再部署可以解释一下吗?如果现在部署应用,出现的迁移成本、政策法律风险如何处理呢?
如果一开始就落地应用,出现各种风险有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失的。不仅不利于进一步投融资、对行业发展也不利。
嘉宾江泽武:1. 技术成熟度方面,基本的链式结构与共识体系研究比较透彻;
2. 投融资环境,大量投资基金的出现、传统行业、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据了解顶尖的项目依然非常抢手,很难拿到份额;
3. 成本收益分析,商业的迭代必然由于不同的认可程度,成本收益分析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笔账。
嘉宾萧东:数据运营 人才和技术都是给逼出来的,世界不可能那么完美,按部就班就达到了,既有人才又有技术,法律还完美配套的地步。
我们不用为目前尚未出现大量优秀的应用产品而过度担忧。应有的态度不是等,而是不断地去尝试。
各方代表总结
嘉宾萧东:如果把整个区块链发展的理想和目标降低一些,而是看作对法币技术上的提升。
把数字货币与法币一比一挂钩,也就是所谓的稳定币,就可以带来无穷的想象空间。数字货币的应用是无限的。所以我赞成用应用来刺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
嘉宾江泽武:一方面,监管与政策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良好稳定的商业环境;另一方面,纯自由市场行为有可能导致囚徒困境。
嘉宾Yarielys:区块链在现阶段场景实际应用大规模的铺设是没有必要的,在当前各方面都不完备的情况下仓促落地,造成资源浪费。
但是,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这是创业者的精神所在,所以我们从业者共同努力去实现这些愿景。
火讯财经主编赵一丹: 辛苦主持人Jessie,感谢萧东、江泽武、吕其坤、Yarielys四位老师提供这场精彩的辩论,同时感谢合作媒体火星财经、金色财经、核财经、节点财经、链路财经的支持。特别鸣谢战略合作伙伴一块链习的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