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自媒体 查看内容
  • 1039
  • 0
  • 分享到

区块链的“时间之河”:重新定义社会关系

2018-10-30 13:10

来源: JungMedia

2018年10月24日,区块链百家讲谈创始人宇鸣初特邀荣格财经发起人&总编辑老赵,在BTRAC区块链技术研究应用交流中心(Blockchai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Club)作主题分享。


区块链作为生产关系的变革,也同样会起到这样的作用和影响。同时,由于“边缘、非主导力量”的加速形成,会进一步倒逼和推动这一进程。原因很简单:“边缘、非主导力量”需要自己的“历史舞台”,他们在机器自动化加速的时代不能甘愿成为“废物”,而是必须有所改变。

——老赵




老赵,蓝狮子签约财经作家,荣格财经发起人&总编辑,区块链思想者四十人论坛发起人,常用笔名韦三水,著有《第三次秩序革命——区块链的终极命运》等书面成果。连续创业者,草根诗人,TDS Media创始人,大食品创始人。著有《谁人不识宁高宁》、《大国企》等多部畅销财经著作。前《21世纪经济报道》首批资深记者,第一财经日报创始采编团队核心成员之一,北京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

以下为分享主题文字内容


(链世纪财经整理编辑)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智库邀请,也深感荣幸。我今天主要分享一下我对区块链的一点粗浅看法,一定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也请多多指教。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区块链的‘时间之河’——重新定义社会关系的可能”。

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我对区块链的一种“认识”,另一个则是区块链有重新定义社会关系的可能。


先谈谈我对区块链的十点“认识”:


第一点:区块链是“第三只手”。这是大趋势,也是一个大突破。从看得见的手(“政府”)到看不见的手(“市场”)再到“第三只手”:“社区生态与自治”。目前的问题和挑战都来自于“生态”与“自治”的形成。因为“时机”很不成熟,无论软硬件。

 

整个区块链行业还会继续有“假象”,是链圈里的假象,也是区块链继币圈之后的第二波乱象:以区块链名义来“革命”,但实际上是“假革命”。

第二点是:区块链本质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重新定义。从以熟练手工为基础的制造业到使用传送带技术进行的规模化生产再到自动或连续性生产,对技术的选择可能会取决于社会关系。

 

“不是蒸汽碾磨机带来了资本主义,而是资本主义带来了蒸汽碾磨机。”但正由于生产背后的社会关系的变化的敏感性,以及区块链技术本身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所谓的区块链技术乃至链改并不意味着立即能“落地”和“有效”。同时,也不是所有的区块链技术都能用到产业里,也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链改。恰恰相反,一定是伴随着乱象和混沌的。区块链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区块链技术“土壤”的肥沃和成熟,另一方面需要政府的进一步意见和政策。这些都是需要时日,同时有“沙盒期”。比如艾西欧,比如数字法币。


第三点是:区块链的投资领域看似泾渭分明的“两派”:Token Fund和古典投资者,前者是基于想象力和速度变现的投资,后者是基于生产力和价值实现的投资。

 

因此,前者更注重短期和快速,后者更注重中长期和持续。前者由于是基于想象力和币权,所以早期更多会出现所谓的“空气币”项目,而后者是基于生产力和股权,所以更多的项目是链圈应用以及相对中长期的商业计划。接下来,会出现或已经出现“第三派”,即想象力和生产力、币权和股权相互的叠加。

 

而“第三派”既有从古典投资者转型而来的,也有从币圈里分化而来的。从下一阶段来看,单纯的Token Fund模式不会持久,根本原因是:没有生产者和生产力的项目,注定是短期的“泡沫”。但只有兼顾生产力和想象力的项目,才有未来。但这一定会有“痛苦”,能否涅槃,还不确定。

第四点是:区块链需要趟过“时间之河”才能大成,快则三到五年,慢则八年、十年。从历史上的历时上百年才激发飞扬到计算机被发明之后历时五十年以上才激发飞扬再到如今的区块链才历时很短的时间。目前的区块链正处于超早期阶段,就像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一样,甚至更早的时间。所以从最初的牛市到如今的熊市,是必然的过程。但”熊市“有利于”挤出效应“,有利于区块链从币圈到链圈乃至业圈的探索实践和应用进化。

 

第五点是:区块链不是“风口”,自然不是追风的事儿。之前的大多是“自然彩券”,之后历经大众狂热被割韭菜,再到现在则走向“敬畏”和“淡寂”,泡沫挤出效应发生的同时会伴随“古典的进入”。物理世界中的各个领域的“古典者”进场会推动区块链的真正发展。但区块链领域里的“大成者”,我称之为“剩出者”,看谁是“剩出”。

 

第六点是:区块链的繁荣不仅来自于原生应用和延展应用,而且更来自于“共时性”(“同时性”)。一为技术的应用不断走向成熟,二为智库的市场得以开放走向活跃。区块链发展,在我看来,要“双翅振动”。至于目前所谓的区块链产业园区,还首先是基于物理空间的“地产属性”。没有智库的园区,我认为都不是好的园区。

 

第七点是:在“时间之河”中,区块链一定会带来新的理论和新的意识形态。所以,我一直主张区块链的智库建设。没有智库,就没有灵魂。技术只是“骨架”,产业应用是“肉体”。德鲁克说,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包括知识产权、商行、有限责任、同业工会、合作社、科技大学和日报等很多产物,同时孕育出新的理论和意识形态,如《共产党宣言》等。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了现代公务员和现代公司、商业银行、商学院等,同样孕育出新的理论和意识形态,如俾斯麦的福利国家、英国的基督徒社会主义和费边主义以及美国对企业的管制等,从而塑造出20世纪民主制度的政治理论。第三次工业革命则带来了信息革命,诸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新机构出现,泰勒的“科学管理”等理论出现,生产力飞速增长。区块链将带来哪些新机构、新理论和新意识形态?一切还未可知。但有一点是确凿的:十年后的今天,一定与现在大不相同。

 

也正是如此,区块链领域不仅需要极客、技术应用实践者,而且同时需要新的组织创新设计者、智库研究者与思想者,即一为创新设计,一为思想智库。我认为,区块链的发展,必须有智库的出现和发展。

第八点是: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分化”,社会变革不能再寄望于从前的工人阶级,而是“第四种力量”(或“第四阶级”)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是新的自由职业者和新的“可能的无产者”(所谓的“第二职业者”)。他们将成为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他们渴望新的创造和尊严。而区块链将为其开启“一扇门”,在“链上”他们可以重新分工协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获取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量”和贡献获取应该获得的“回报”。与此同时,与传统公司制并行的将是这种“链上的社区生态自治组织”。这是针对未来的趋势把握与设计。

 

第九点是:原初立场、无知之幕、自然彩券......从暗逻辑而言,区块链可能都是对罗尔斯正义论的呼应和映射。区块链有个“坐标体系”:横轴是时间轴,而这个轴上生产力一直在不停的变革和发展,纵轴是生产关系轴,这个轴已经好久好久没有“与时俱进”了,但区块链恰恰是生产关系的大变革。横纵轴一起“相变”,同时结合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将会产生还未可知的力量。区块链不是“骗子”,凡是把区块链当成“骗子”的,主要两个原因引起:一个是币圈的乱象,割韭菜,另一个则是链圈的假象,“假革命”。同时,无论是技术的应用落地还是智库思想的繁荣,都在摸索和孵化中,需要“时间之河”,很多人都忍耐不了了。

 

第十点是:因此,我一直主张:做区块链,慢即快,不能“速成”,尊重“时间之河”。更重要的是,区块链与以往任何的物理世界中的商业都一样的是,它不仅仅是商业,而且同时也是有关社会创新实验和生产背后的社会关系的重新定义。因此,“持续性的”、“社会性的”与“共享性的”这“三性”才是良性与否的关键。而区块链项目,是否可以符合这“三性”,也是一个粗浅的判断依据。

目前区块链里大多都是“围观者”,彼此细致的打量彼此,只有极少数的在摸索和实践。这是“冰冻期”。继“时间之河”的十点粗浅认识,接下来我来谈下第二个方面的“认识”:重新定义社会关系的可能。

这里面有个大的背景,即机器化注定加速了社会力量的分化与边缘力量的形成。而思考一个事情的走向,需要有一个思考框架。我暂且借用学者的现成研究来做个思考框架来看区块链重新定义社会关系的可能性。

 

按照加拿大学者考克斯在其所著《生产、权力和世界秩序》的研究说法,生产关系无外乎三个重要内容:统治生产的权力关系、生产过程中技术和人员的组织和前两者造成的分配形式。而生产中往往有两个群体,一个是主导群体,另一个是从属群体,两个群体之间是相互博弈的。至于生产过程中的内在发展形式受到劳动力分配方式的影响;争取控制生产过程的斗争则由技术所决定。或者说是重复性博弈。

 

在决定技术发展方向的时候,掌握对生产过程的控制权常常是一个关键的动机。

 

随着机器化和技术的迭代与演进,原来的公司雇员等从属群体就被“挤出”。这个从属群体,在机器自动化的阶段,就成为了新的“可能贫困无助者”——他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贫困者,他们同样有着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但在机器面前却无能为力。而同时,一大批“自由人”也活灵活现地存在着。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群体的多元化”和“矛盾冲突化”。

 

应该说,人类行进到今天,我们必须承认生产是具有道德和理性的——无论是契约关系,还是激励关系,亦或是伦理关系,主导群体和从属群体都是利益共同体,尽管彼此利益是通过动态博弈而持续进行的,同时通过沉淀下来的各种制度来约束彼此,包括利益的分配机制,从而形成了某些社会关系。

 

区块链作为生产关系的变革,也同样会起到这样的作用和影响。同时,由于“边缘、非主导力量”的加速形成,会进一步倒逼和推动这一进程。原因很简单:“边缘、非主导力量”需要自己的“历史舞台”,他们在机器自动化加速的时代不能甘愿成为“废物”,而是必须有所改变。

 

虽然没有多少人能真正说清楚到底区块链技术应用多久才能成熟以及到底在未来释放出多大的能量,但正如希望之灯塔一样,人们向光而行,这其实就足够了。原因很简单,还是那个“时间之河”,以及“相变的时代的可能性”。

每一次大变化,其实都是从影影绰绰中开始的。千万别瞧不起百万反叛的力量。即使这种力量中有“人渣”和“不良者”,甚至也有“土匪”、“流氓”和“吸血鬼。

 

我目前正在陆陆续续的写这方面的内容系列,系统的梳理截止目前,到底都有哪些“思想者”对区块链的启蒙发生了价值。这也是我眼里的“思想者排行榜”。

 

除了上述讲到的背景之外,我们再看看历史脉络:从“土地关系”到“财产关系”再到人社关系。

 

让我们随着考克斯的理论逻辑思考下:由于生产的结构变化,可能只需要人口的10%到15%,就足以生产社会所需要的全部物品。在这样的情形中,凯恩斯的理论就完全不适用了,因为根据凯恩斯的理论,时常需要创造大量的货币需求,以确保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这就要求对劳动、收入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思考。

于是,双重运动的坚守者们和超自由主义与新商业主义形成了冲突和争吵。前者认为需要给“劳动”以社会价值,后两者则都是以世界市场来决定生产什么产品这一理论为基础的,即一切听市场的。

 

这些都需要新的“平衡”。而“平衡”就需要动态的调整和修复,这都是“气口”。

 

我们再看看本质;随着雇主利用机器自动化,减少全职雇员的成本,但同时也在加大合同工和外包的使用——生产和就业的核心有个“边缘结构”,即核心就业减少、边缘就业增加,这一趋势由于经济危机而进一步加强——劳动力的边缘化。不仅仅是个体。在商业丛林中,边缘力量同样包括那些“落伍的”或“不入流的”或“郁郁不得志的”企业们——它们同样需要有机会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活下去”以及“活出尊严”。

 

如何改变?从生产背后的权力关系革命开始:从长远来看,这些企业的企业主们和雇员及非雇员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主导群体和从属群体之间的关系,与消费者的关系也不再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而是一致性群体关系和自生态社区。当然,这必须历经“时间之河”的涤荡。

 

而核心则是基于“人”而进行的“关系”重构。这个问题不在于区块链技术本身,而是更在于生产过程主导群体的看法和作为——背后则是社会关系的博弈和进化。

 

因为,技术有极客。但博弈和进化,需要的不是技术精神,而是勇气和智慧,甚至是格局。

 

什么时候区块链领域有了智者和勇者,而不是投机和骗子,包括“假革新”,什么时候区块链才有所谓的发展。所以我一直在说区块链里还没有“大人物”。但区块链领域里已经有了思想者。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所谓喧嚣散去,能留下来的一定有思想者的身影。比如群主建立的这个“智库”,区块链领域可以追逐新闻和消息,但区块链的发展不是靠这个,而是首先靠的是启蒙。因为“双持振动”才可以;但区块链不能是被割裂的,它一定必须与其他技术和趋势的融合才可以,而这些也会催动数字经济。

落实到微观层面,还是要从技术发展史来看,基本存在两个不同方向:一个是面向大众市场的标准化产品的大规模系列生产,另一个是为市场不同部分生产不同产品的小规模化生产。但最终还是前者赢得了胜利,一个是成本优势,效率革命,另一个则是国家备战所需,而这一点也是重要的。按照考克斯的说法就是,始终是“对消费市场的竞争和国家间的竞争”。对照下区块链,如果是可以有助于上述两个方面的竞争,这项技术就一定会得以发展,比如以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发票,就有助于政府部门的税收监管。而区块链技术结合社区场景的新零售,就有助于消费零售市场的竞争。我在这方面就在准备实验中。

 

更重要的是,技术和技术之间的“连接”与“相应”作用,会使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速度加快。新技术不是对旧技术的取代,也不是对其他技术的排斥,而是相互之间有关系,形成新的各自分工,而不同技术的兼容并存则表明有关群体之间的权力关系。这也是为什么要极其重视物联网、大数据、5G以及区块链技术等整合力量的原因。

一句话:“对全球生产技术格式的描述就是一张全球权力关系图。”特别说明下,“权力”并不首先是政治意义上的,而是经济和商业上的。因此,人、技术、场域以及融合,这四点是区块链能够“活下来”并得以进化的重要维度,所以需要“时间之河”,需要开放融合。

再次感谢BTRAC智库和群主的邀请,再次感谢大家,我班门弄斧了。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