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关于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实际运用探讨,开始的非常早。早在2016年12月1日,日本就出台了《关于举办区块链技术的活用可能性和相关课题研讨会的有关说明》,并分别于2016年12月20日和2017年3月8日两次举办了关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相关课题讨论会议。
11月24日,由中国金融博物馆、中国金融启蒙中心主办的第四届中国金融启蒙年会在成都召开。本次年会以“金融创新与规范成长”为主题,通过研讨、展示、讲座、交流、颁奖及互动等多种形式,普及金融文化知识,传递金融风险防范理念
随着近期区块链再度成为社会热点,多位区块链从业者发现此前沉寂多日的ICO、IFO、IEO、IMO和STO等虚拟货币炒作手法迅速死灰复燃。甚至部分ICO项目打着“国家支持区块链发展,虚拟货币迎来黄金发展期”的旗帜
香港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对金融科技创新表现出开放和包容的姿态,监管机构分别上线了各自的监管沙盒,为寻求运用区块链等新兴科技的企业提供了成长空间。
与OECD数字经济征税支柱一方案所不同的是,支柱一方案旨在重塑面向消费者的大型企业所适用的利润分配规则,而此次支柱二的意见征询文件提出的全球最低税额规则适用于所有大型跨国集团(除非属于例外情形),因此可能会给更多企业的带来额外税负及合规成本。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新一轮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的通知,为坚持不懈推进营商环境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首都高质量发展,特制定北京市新一轮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
“现在的央行数字货币,到底是一个新的货币,还是一种新的支付结算方式?至少我认为它是人民币,不是一种新的货币。”11月13日,海王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在“《财经》年会2020:预测与战略”上如此表示。
对于货币三大功能的理解,经济学文献有两派观点,分别是商品货币论和国家货币论。商品货币论强调私人(商品)货币的重要性,国家货币论强调国家(信用)货币的重要性。两派的差别是,前者认为货币最重要的功能是支付手段,通过市场竞争或者大家共同接受形成支付手段,在这个基础之上可能演变为储值工具,最后才是记账单位。
虚拟货币炒作近期出现重新“冒头”趋势。据相关部门监测,比特币价格最近一段时间飙升了40%;甚至有言论说“94禁令”已经过时,会抑制社区发展;还有一些机构打着“区块链”名义搞非法金融活动……对此,监管部门高度关注。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对2018年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报告认为,2018年以来,全球经济政治格局仍处于深度调整过程中,中国经济金融发展面临的外部挑战明显增多
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上,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布局,“中国技术”也正在全力参与赛道竞争。可以说,我国监管部门和科技创新企业都越来越重视 “硬科技”的发展。但是,笔者注意到,作为区块链技术“副产品”之一的虚拟货币,却试图混淆概念的方式,将区块链与虚拟货币划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