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加,作为有效“碳吸收”手段的碳汇市场逐渐发展壮大。近来多地区都在积极推动碳汇项目的签约和实施。签约碳汇项目可以带来以下好处:获得碳市场收益:一些碳汇项目可以通过碳交易市场出售碳信用,获得经济收益
为助力石油与天然气产业低碳转型,推动转型金融在能源行业的落地,2023年8月31日,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课题组完成并发布了《国际油气公司低碳转型经验及其借鉴》研究报告。报告参考《G20转型金融框架》
健全规则标准。逐步完善绿色低碳发展和绿色金融制度框架,形成与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相匹配的金融政策安排。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统计监测和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制定绿色金融信息披露标准,为金融机构全面衡量碳足迹,加强气候和环境风险的管理提供指导
在现行市场形势下,煤价长期高位运行。随着新能源发展,新能源的波动性使火电机组面临更高的调节要求,煤电利用小时下降。配额成本在电价中未疏导至用户。我国火电机组经历了多轮“上大压小”,进一步减碳空间十分有限。在这些情况下,配额分配过紧会为火电企业带来更大经营压力。
9月3日,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普华永道携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中国国际商会共同发布了《企业低碳转型之路——在华企业可持续发展行动2022/2023》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在被调研企业中,有64.2%的企业已经开展了有关低碳转型的机遇识别工作
中国学者认为,中国有望在2035年实现达成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即人均GDP翻一番达到2万1000美元(2万8424新元)。不过要达到这个目标,中国必须培育战略性产业、有重大的技术突破
SMART Z数字双碳平台面向政府、园区、企业、第三方机构提供组织碳盘查系统、产品碳盘查系统(LCA)、供应链碳足迹溯源管控系统、生产全流程精益降碳智能管控系统、微能源智能管控系统、园区双碳大数据监管系统(G/B)等应用
国务院近日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题,进行第三次专题学习。会议指出,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海量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等多重优势,数字经济发展具有广阔空间,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协同推进数字
质量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坚持这样的路线,研发要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负责,并承诺服务专家要具有综合性能力,质量不好的产品是研发人员的耻辱,这句话应该贴到研发办公室的研发办公区的墙上,现在全世界网络故障率越来越高,一个事故就可能摧毁整
统筹发挥首都教育、科技、人才优势,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开放共享重大创新载体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集聚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壮大一批示范引领型科技创新企业雁阵,落地一批支撑全面创新的改革举措
更加自觉把首都发展放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考量,充分发挥北京“一核”辐射带动作用,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组合拳”,推动北京“新两翼”建设取得更大突破,加强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现代化首都都市圈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近日在于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上发表讲话指出,世界正面临着生存挑战,世界需要团结一致采取行动并伸张正义。他表示,仅靠多极化无法确保和平与公正的现状,必须建立强力有效的多边机构支持这一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