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全国碳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非临近履约期交易清淡,市场活跃度较低;石化、钢铁、有色、造纸、化工、建材等工业领域暂未被纳入全国碳市场,大量的企业和排放未被纳入履约考核;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市场暂未重启
去年年底,CCER市场存量不足的问题早已在盈余企业显现,盈余企业惜售,缺口企业无法买到配额既成现实。最终结果是配额虽然市场存量足却买不到。在去年履约非常时期,主管部门一度开始挖掘可用的新CCER供给量 ---- 寻找曾经因种种原因已
安徽启动工业及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试点推动低碳节能转型
《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突破9491万千瓦 占全球总量超40%
渣打银行CEO:银行退出净零排放承诺是可耻的
宁夏拟出台"两高"项目管理办法 强化高耗能行业低碳管控
湖北启动零碳园区建设推动园区绿色低碳转型
北京绿色交易所发布碳市场建设成果累计成交金额突破2亿元
能源加工转换碳排放计算示例发布,煤制气过程需核算碳损失
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因子优先采用省级数据,国家数据为补充
零碳园区建设明确申报主体资格,省级以上开发区优先纳入
碳信用"年份溢价"创新高,近五年签发信用价格溢价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