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要联合各国际机构共同参与各项创新工作。无论是气候投融资试点还是碳金融创新都需借鉴国内外经验,邀请国际认证机构、金融机构以及排放企业共同探索和实际参与。二是碳金融标准的国际化。上海环交所前期探索的碳管理体系、碳资信评价等标准
《碳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团体标准已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发布。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碳管理体系,助力企业长远发展,同时进一步规范和提升碳管理体系相关服务机构的业务水平,上海环交所特制定《碳管理体系评定工作管理办法》、《碳管理体系专家委员会工作细则》
中国石化与巴斯夫互认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
中国和冰岛发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热和绿色转型合作的联合声明
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发布全球首个生物多样性国际标准ISO 17298
阿联酋宣布拨款1000万美元支持亚太地区提升防灾韧性
《全球临界点报告》:世界达到第一个气候临界点
《2025年可再生能源报告》: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仍将强劲增长
《推动能源转型矿产负责任供给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中国企业支持NbS全球示范案例》在2025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上发布
强化信用监管 赋能碳市场高质量发展 | 碳市场建设解读⑫
T/CCPIA 284-2025《 农药原药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及 T/CCPIA 285-2025《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精异丙甲草胺原药》两项团体标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