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是一个多峰突起、波动下降的阶段性特征,并非必然是“碳中和”的表征。中国实现“碳中和”只能是高碳化石能源的有序减退和零碳可再生能源的持续快速攀升,使得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超过80%;零碳能源的革命
“零碳城市”是由组成城市功能的各个系统的节能化、环保化实现的,即通过“零碳交通”、“零碳建筑”、“零碳能源”、“零碳家庭”而最终造就“零碳城市”。 丹麦哥本哈根市政府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气候变化应对计划,目标是到2025年使哥本哈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零碳排
食品企业冷链系统独立核算 广东设定冷藏库能效标准
国家认监委发布《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通用实施规则(试行)》
特殊行业专项审查 钢铁水泥等设双重约束
区域协同创新机制 打造绿色发展样板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办法》创新监管机制 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碳信用市场面临“洗绿”风险,企业采购成本激增
区域碳市场协同发展取得突破,跨境交易机制创新
碳减排项目开发商面临转型压力,运营成本上升18-22%
新兴项目类型快速崛起,市场结构持续优化
自愿碳市场透明度建设持续推进,信息披露指标增加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