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自2021年7月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已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
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目前,我国已建立重点排放单位履行强制减排责任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激励社会自主减排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为推动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
碳排放配额、核证自愿减排量作为全国碳市场重要交易产品,因其稀缺性而形成一定的市场价格,具有一定的财产属性,在碳约束时代,逐渐成为企业继现金资产、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后又一新型资产类型——碳资产。对重点排放单位、自愿减排项目业主来说,碳资产管理得当,可以
2025年3月9日,截至2月末,中国全国碳市场2月CEA总成交量129.5568万吨,总成交额为11679.8178万元,分别环比下跌了34.95%和35.94%。碳价方面,2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综合收盘价为89.56元/吨,环比下跌3.94%。
随着生态环境部宣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全面启动,更多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碳交易主体将进一步丰富,交易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全国碳配额价格年内已上涨逾60%,而且10月全国碳市场(CEA)碳价已经持续11个交易日站在80元/吨
应尽快完善CCER交易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市场交易标准,优化配额规模测算,规范市场交易价格,进一步激发供需两侧企业交易积极性。同时,应尽快将建材、钢铁、有色等高排放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配额管理,发挥CCER重启优势,吸引更多企业自主自愿地参与CCER
需要制度先行。不论是碳市场、碳税制,必须是制度先行,企业是按照制度来办事,企业不可能先行。比如全国碳市场上线初期只有电力企业参与交易,其他行业还没纳入,这些领域的企业想和谁交易?如何交易?所以不论是碳税还是碳市场,必须制度先行,要先建立制度
作为我国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项创新制度,两年来,全国碳市场运行取得了哪些成效?碳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有哪些挑战和机遇?未来,金融与碳市场将产生怎样的“碰撞”,如何借助碳市场推动金融创新?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在总结中强调,下一步新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将移交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管理,要加强相关配套及测试工作,进一步完善系统相关功能,并做好全国碳市场下相关系统的统筹协调
全国碳市场自开市以来,每个交易日均有成交,其中一个特点是交易量随履约周期变化明显。履约期前交易量显著提升,但在履约期结束后,市场总体交易意愿下降,成交量明显回落。因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保证和提升碳市场流动性,是当前市场发展关键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