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事件ICO被打击后,比特币跌到谷底,出乎意料的是,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直接冲击到达了两万美金。未来数字货币的发展,仍然会收到各国监管很大的影响。

为什么2018年年初不明不白就暴跌了?
94事件ICO被打击后,比特币跌到谷底,出乎意料的是,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直接冲击到达了两万美金,而正当大家在“三点钟区块链群”聊得火热,都无限看好区块链时,比特币又腰斩再腰斩到了六千多美金——都是些万万想不到啊!
(2016 年12月底—2017年12月底的区块链资产涨跌走势图)

(Google “Bitcoin” 搜索指数图)

(比特币价格最近一年走势图(2017年4月初——2018年3月底))
比特币指数搜索与比特币价格曲线无论放大还是缩小,其走势都基本同步。
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有谁决定谁的关系,有可能是因为很多人来关注比特币,所以比特币涨了,也有可能是因为其他事件让比特币价格剧烈波动,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它们之间更可能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目前比特币价格萎靡,比特币的搜索指数也降到了近半年的最低点。
- 除了社交媒体,比特币价格也和链上交易额呈正相关。

(比特币链上交易额曲线图)
大众交易热度高的时候,比特币价格也高,熊市大家交易意愿低,比特币价格也低。
一个现象:牛市的时候,数字货币的场外交易价格通过有溢价,可能会高于10%;而熊市的时候,场外交易价格通常机会没有溢价,甚至是负溢价。

(比特币历史跌幅图)
图中可以看到,比特币历史上出现过两次>80%的回调,2018年初的回调,也并非新鲜事。

2018年4月1号时数字货币总市值约为$263billion(十亿), 与DOTCOM(指互联网泡沫)泡沫时的$7trillion(万亿)还相差26倍。

(币种市值排名图)
甚至,比特币的市值还比不过我国的大茅台——非小号网站4月1号把茅台市值给添加上去了(估计用作对比吧)。
小结:
如何看ICO?

(2015年—2017年的ICO和传统投资对比图)
2015年-2017年发起的ICO项目规模相当于VC的两倍。

(史上获利最高的ICO Top12图)
(几个高热度项目众筹时间图)
Brave的ICO,30秒筹集35Million, 让人印象深刻。2017年5月到9月之间,各种高热度ICO均需要争分夺秒地抢投, 众筹时间不断被刷新记录。
- Token不同于公司股票,没有现金流,估值缺少DCF(现金流折现法)、P/E等估值方法。由于缺乏理性的估值办法,上市后波动极大。

上图为部分区块链项目上线交易所后的价格差,部分项目上线后就有上十倍涨幅,而部分项目却直接跌破发行价,在ICO初期,没有什么好的估值办法,导致各个项目上线交易所后出现巨大的价格反差。
- ICO火爆,2017年的最大赢家却是以太坊。

(以太坊价格走势图(2017年1月—12月))
尽管2017年出现了大量上线几十上百倍的ICO,但以太坊本身的一年一千倍的涨幅笑傲群雄。

(各种区块链类别下的涨幅收益图)
如图、2017年最大涨幅的项目类别排行为:以太坊、区块链基础设施相关项目、金融类、社交/内容/广告类、交易所、资产交易类、预测市场、身份认证….后面如:赌博类、数据存储类、数字货币基金、健康、游戏、VR等领域基本都没什么收益。
中国与世界区块链市场

(各种法币交易占比图)
过去30天,全球数字货币交易所中,法币交易额的比例依旧是日元第一,RMB已然退出市场。
而原有的中国各大交易所纷纷转移到海外,加上部分交易所对中国IP的限制,中国占世界的数字货币市场份额已经无从查起。

(比特币算力的节点分布图)
由于2018年初中国政府对于数字货币的微妙监管,大量国内矿工向周边国家以及加拿大迁徙。

美国、俄罗斯、新加坡、中国、香港、以色列在发起ICO上最积极。

如图,美国在ICO发起与参与上热度最高。(除中国被禁止ICO外)
注:大规模项目如Tezos、Filecoin、Polkdots仍在开发当中。

旧金山及硅谷地区仍是技术集中地。
由于区块链还在早期阶段,中国目前还不是区块链世界的核心,但不得不提的是,中国数字货币在市场份额上影响巨大,数字货币市值排行的前20名当中,不乏中国区块链项目的影子,如Neo、Tron、Qtum、BNB、VEN,对了,还有Bitcoin Cash 如果也算的话。
区块链的研发以英文世界为主,欧美在人才、技术方面有先发优势,但中国有可能借助巨大的市场和人才技术以及投资热情后来居上。
关于监管
未来数字货币的发展,仍然会收到各国监管很大的影响。

这张图展示了17年不同国家对数字货币的态度,红色表示禁止,黑色表示已出台相关法律进行规范,黄色则表示正在商讨中,绿色表示支持ICO,浅灰则表示未发生。
可以看到的是,大多数国家对ICO的态度都是走向规范化,趋严管理。
中国监管层的不确定性一直是影响数字货币走势的一个很大因素,尽管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越来越小,但仍不能小觑。
2018年美国监管的落地会影响市场走向。
简而言之,项目方认为自己发的是utility token, 所以不在SEC处注册,而SEC则倾向于将所有的区块链资产看成是证券,除非项目方能证明不是。这对于任何监管部门来说都是个难题。
2018年的可能
传统VC纷纷布局区块链,由于配合监管,区块链项目的融资更倾向于向VC转移。
传统金融的动荡(周期性的金融危机)带来避险资金进入区块链市场。
配合监管的区块链项目导致普通散户很难参与,项目方需配合进行信息披露,好处是散户们参与的风险也相对降低。
美国监管落地的可能性是机构以美金投资合规的美国项目,以换得股权,项目则通过美国Regular A+的流程,公募上市。
ICO有可能进化成DAICO的模式,使得参与者对项目方资金有掌控权、包括锁仓、投票撤资。
通过ICO,短期快速上线交易,获得高额回报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未来优质的区块链项目普遍倾向于更长期锁仓、分批释放的节奏。
2017年进行的ICO项目,经历1年的时间后,“消失率”大增,大部分项目因为迟迟不能落地一再拖延,大众失去信心后将逐步下跌甚至归零。
交易所为了保护用户利益,从大量上新币吸引新用户注册会慢慢转型,优选代币,主动下架劣质币,交易所之争、代币之争将会异常激烈。
一些大规模的应用落地,将让区块链重新走入正轨,如闪电网络、雷电网络、Filecoin、EOS等,新平台的搭建让区块链重新被赋予想象力。
2018年的重点发展方向仍是对现有共识系统的创新,比如PoW与PoS的结合、PoA、PoR还有更多Po(X)等各种新型共识机制的理念竞争。
继加密猫(CryptoKitties)的流行后,区块链的杀手级应用仍可能出现在游戏、赌博等领域。
ERC721代币标准有可能成为新的关注对象。
文章来源:公众号“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