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6542
  • 0
  • 分享到

数字经济都占中国GDP三分之一了 什么是数字经济你知道吗?

2019-10-24 09:24

来源: 巴九灵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数字化的第一重天是计算机,生产比特;第二重天是互联网,传输比特;第三重天是数字经济,通过处理比特,反过来改变和影响物理世界。

  两天前,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顺利闭幕,在为期三天的大会里,小巴只记住了一个数据:34.8%。

  这是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总量的比例。

  有意思的是,尽管高频出现在新闻联播和各大新闻里,大家对数字经济的概念大部分是一头雾水,更大一部分的表情如下:

  OK,我们先讲讲它的官方定义:

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是不是觉得更懵了?

  好,那下面是小巴版本,我们用打车来举例:

  通过App打车——数字经济;

  马路上招手打出租车——传统经济;

  招手打到出租车,并用手机付车费——好吧,又是数字经济了。

  也就是说,当我们的日常行为是通过数字化或者互联网的形式来实现时,所带来的效益就是数字经济的业务范畴。

  当然,数字经济也可以拆成两部分,一头是大家熟悉的互联网,另一头,学名叫产业数字化或数字产业化,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互联网+。

  因此,34.8%这个占比就意味着,中国经济去年三分之一的产出,是依靠互联网行业和互联网+行业驱动的。

  和许多发达国家相比,这个数字并不算高。

  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G20 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18)》,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为32.9%,位列世界第7,前三名分别是德国(61.36%)、英国(60.29%)、美国(59.28%)。

  你或许会惊异,体感上中国互联网挺发达的啊,居然相差这么多?

  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从历史维度看,美国的“网龄”高达50年,德国是35年,中国是25年。1995年比尔·盖茨已经依靠互联网成为世界首富,中国却才通网不到1年,和美国差了整整一代人。

  大家都知道,互联网技术是呈指数级迭代的,人间一天,比特世界一年,能追到这个位置并不容易。而且我们也看到,在占比的增幅上,中国高居第一。

  其次,从数字经济的整体规模看,中国的名次倒不差,排在世界第二,但差距依然不小,还落后美国近两个身位。因为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大部分在做全球市场的生意,而中国的却大多只在本土深耕细作,这也是我们要追赶的地方。

  有了数字经济这个维度,我们可以理解很多事情。

  例如,中国的基本盘是传统制造业,而美国是数字经济,美国借贸易发难,但下手最狠的,却是在数字经济领域。

  邢志新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

美国的制造业都走出了国门,但他们的互联网非常发达,因此提出工业互联网,干的是数字产业化的事儿;德国的互联网不发达,但是制造业特别发达,所以他们提出了工业4.0,干的是产业数字化的事儿,用数字技术来改造制造业。
而只有我们国家,能够把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都给干了,因为我们这两个市场都发达。

  是啊,一个制造业底子好、数字经济潜力巨大的“赶超者”中国,谁能不怕?

  此外,数字经济也在改写历史。

  几千年来,中国的区域发展受到一根神秘分界线——胡焕庸线的影响,对此小巴曾有介绍【点击阅读】,但近期北京大学的研究表明,数字技术的发展正在打破胡焕庸线。

  过去8年,东西部居民使用移动支付服务的差距缩小了39%,东西部电商数量比值差距下降了 28%,东西部物流配速时间缩短了9.25%。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在精彩丰富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小巴只关注这么一个数据了吧。下面,小巴请来了几位老师,进一步拆解数字经济对我们生活、就业、经济的影响。

  Q1

  数字经济如何计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数字经济有时候并没有制造任何实物,却左右着一个体量大到吓人的经济活动。

  比如,因为移动支付的深入,2019年,中国ATM机数量十年来首次下降,有些被用来改造成无人售货机。小巴所在的杭州,全城开始拆除出租车驾驶室的隔离栏......

  但问题来了,这些东西,怎么计入GDP呢?

  对这个问题,方军老师却比较豁然。而谷来丰老师也认为,用传统的办法衡量数字经济,是小瞧了数字经济的能力。

  现在的数字经济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它可简单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是信息技术(IT)驱动的经济,也被称为“信息经济”,当时学者们也曾试图衡量IT对经济产生的贡献。

  第二阶段是互联网经济,主趋势是应用扩展到消费者层面的产业现象。1996年,《商业周刊》将之称为 “新经济”,后来被称为“虚拟经济”,互联网产业辉煌20多年后,大家改称之为“互联网经济”。

  第三阶段是近几年逐渐清晰的未来趋势,被命名为“数字经济”,互联网超越产业而渗透到经济的方方面面,也出现一些新变化:互联网赋能线下的消费者体验;从消费互联网扩展至产业互联网;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及新兴的5G技术等全面更新经济的基础设施。

  这是数字经济的大背景。

  对于数字经济带来的效益,没有宏观衡量指标,无法把一切归结到经济数字也可能并非什么大问题,因为我们每个人可以作为用户感受到,互联网和各类数字技术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好、让商业与社会运转得更好。我们个体能够感受到的才是真正重要的。让个体受益,才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意义。如果试图寻找衡量指标的话,从个体出发可能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角度。

  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人能充分感受到数字经济的力量,一个叫美国,还有一个叫中国。

  在中国,尤其能感受到数字经济给我们生活带来的重大变化。虽然它占GDP比重并不算大,但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的一点是,数字经济是在高维度的层面统治非数字经济的。 

  数字经济带来的效益是难以衡量的,因为它创造了很多GDP以外的东西,为整个经济产生了大量的数据,直接影响着国家的产业发展。如果没有数字经济这种燃料的话,我们的发动机是转不起来的。

  举个特别极端的例子,如果在一个非数字国家的沿海发生海啸,那一定会出现大量伤亡。但如果发生在中国,只要在微信里面发一个通知,一分钟之内大家就都知道这事了,避免大型灾难的发生。 

  这就是数字化经济能带来的好处,更不用提动员抗灾、反对恐怖主义了,有了数字化以后,这个国家就有一根神经,而且是一根高度发达的神经。

  Q2

  数字经济与人才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岗位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24.6%,同比增长11.5%,显著高于同期全国总就业规模增速。

  尽管在量产就业方面,数字经济成绩傲人,但带来的问题也多。比如结构性失业,小巴过去也写过,在数字经济影响下,现在的年轻人宁可送外卖,也不愿意去制造业当工人【点击阅读】,还有大家都慌兮兮的“机器代人”问题,对此,大头也有他们的看法。

  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是人才的结构性调整。

  以德国为例,德国推出工业4.0的同时也推出了职业教育试点。意味着在工业4.0时代,作为劳动者的技能必须要跟着提升,否则就面临淘汰,但是在另外一些行业里面,也确实出现了新兴的机会。国家有责任提供这样一个教育环境,让那些面临转岗的劳动者有学习的机会,转到新兴的工作岗位上去。

  所以我认为数字经济的发展肯定会给整个教育体系带来冲击,但同时又会带来机会。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一定是职业教育。去年年底,我国也推出了职业教育改革20条,明确提出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支撑高质量发展。 

  德国的职业教育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人才培养上,除了针对技能层面上的数字技术教育以外,还需要一个软技能层面上的素质教育。

  在数字经济时代,要求人的自主性和社会性越来越强。数字经济时代,互联互通,产业是无边界的,这就要求人也应该是无边界的。

  如果你还用工业经济时代的工作方式,守着你的一亩三分田,不关心其他人在干什么事,不去跟别人去交流,不去跟别人去共享,那么你就是不适应数字经济的。所以在数字经济时代,你必须得增强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协调能力。

  Q3

  数字经济带来的问题

  但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的问题也举不胜举,最令人担忧的是隐私安全。

  虽然我们是数据的生产者,如今却很难真正成为拥有者,几乎每天接一个骚扰电话的小巴,清楚地知道,这意味着数据泄露每天都在发生。

  还有互联网企业,他们越来越发现,自己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远比在车库诞生时,要复杂得多.....

  数字经济是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是为人民服务;产业数字化,是为人民币服务。全世界只有中国,既经历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经历了全心全意为人民币服务,所以,中国最有机会玩转数字经济。

  传统互联网公司的玩法是通过用户带客户,一边是用户一边是客户,互联网企业在当中,这是一个两端发力的结构。 

  而在数字经济时代,把互联网服务跟产业进行了对接,中间多了一块实体,这是一个多边的结构,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多方参与的共同体。在这样的共同体当中,就需要一个企业作为核心。

  只有能够为大家提供具有公共精神服务的企业,才有资格在一个数字化的共同体当中成为核心。这个企业的数据不应该是为它自己所有,而应该是由大家共享、为人民服务的。

  比如,新加坡的星展银行把数据开放给了一家养老机构,让老人或者老人的子女可以用银行的信用卡积分换取居家养老服务的机会。

  这么做的初衷,当然是为了自己,因为原先银行只有用户的交易数据,没办法做出精准的用户画像。为了让自己的数据能够丰满起来,干脆主动开放,和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进行对接,越开放获得数据的机会也就越多,用户画像就越丰满。 

  这就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玩法。 

  此外,在数字经济时代,解决数据安全和数据隐私问题的方法,也恰恰在于数据的共享。

  越是共享,越是注意保护隐私,这听起来有悖论,原因在于,大家做的是数据生意,所谓的流量经济就是在卖数据,因为企业在买卖数据,所以就有了侵犯别人隐私的可能性和动机。但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本身就是共享的,是靠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共享获得的,不是买来的,所以就不应该卖,没有了买卖,也就没有侵犯隐私的动机了。

  一直以来,互联网做的是加强信息的流转。个人为了便利,将自己的数据公开或让渡给互联网平台,我们可能还将沿着这个路径往前走。但是,数字经济的未来发展不能只有这条路径,现在人们对未来数字经济引发问题的担忧正反映这一点。

  隐私安全和数据孤岛实际上代表了两个相反方向的问题:要保障隐私安全,个体就要严守自己的数据;要消除数据孤岛,那么各种数据综合起来就容易让别人猜测到我们是谁。

  未来的路径可能是找到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而如果实在没有最优选择的话,完全侧重个人隐私可能是次优选择,像欧洲《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做的那样,它严格要求互联网平台承担保护用户数据的义务。我倾向于认为,在未来,我们个体也必须自己保护自己:个人自己应主动严格保护自己的隐私,个人应持有自己的数据,也就是每个人都努力成为数据意义上的“孤岛”。 

  既然是数字经济,必然以大数据的采集、整理、存储、挖掘、共享、分析、反馈、应用为核心。

  对于企业而言,一方面要承担“向善”的社会责任,在使用数据过程中,自觉抵制侵犯个人信息隐私行为;另一方面,要承担“普惠”的社会责任,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过程中,责无旁贷地消减数字鸿沟。

  对于政府而言,要从政策、战略、规划、标准等四个方面着手,围绕数字经济进行产业组织、产业布局和产业协调。尤其是新兴的数字经济到来之际,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都需要各种技术的跨界融合,这就考验政府部门的制度创新和管理水平,也需要多采纳业界专家的意见。

  Q4

  数字经济的未来

  接下来我们谈点轻松的、更实用的——还有哪些领域,蕴含着数字经济的未来的机会?

  “人类社会、网络世界和物理世界日益融合”,几年前腾讯研究院在《数字经济》这本书中的这句话中有三个圈。

  我认为这是理解数字经济的一个好模型:原本很小的网络世界在过去20年以惊人的速度扩张,而人类社交活动越来越移到线上,近年来物理世界在快速数字化,比如普通人可感知的是打车、餐饮、新零售等。未来的终局可能是,网络世界、人类社会、物理世界完全重叠。

  变化的驱动力和挑战都在网络世界这一边,未来最根本的挑战是网络世界的基础架构。

  现在的互联网有两大困局:

  一是基础上现在的互联网基础架构是为信息传播设计的,为了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商品交易、金钱转移等功能,我们做了很多折中;

  二是结果上现有互联网业最终被大型互联网平台所主导,它们的确大幅度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效率,但权力越来越大的庞大巨头亦成为潜在问题,我们只能期待它们是善良的。

  这两个问题将是我们要发掘数字经济的最大可能所要面对的根本问题,换种方式说是:如何重新设计基础技术架构?技术革新将如何重构产业格局?

  ①AI底层技术进步缓慢。

  尽管在应用层面,AI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了,但由于底层技术进步慢,所以从狭窄AI到广泛AI,从广泛AI再到通用AI,进步的速度也是相当缓慢。如果不能把这些问题解决的话,那么我们的神经系统还是不能完全打通,整个社会的大脑也就不能非常好地建立起来。

  ②数据存储技术跟不上数据膨胀速度。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数据的存储。有的技术进步是呈线性发展的,有的技术进步是呈指数级发展的,但数据的总量却是10倍10倍发展的。

  根据IBM专家统计,最近这两年全球人类社会产生的数据几乎是前面1万年的总和。数据在急剧膨胀,但我们现有的存储方式仍比较原始,这个问题很多人还没意识到。

  最后,分享一个故事。

1951年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给学生安排考试,考完后,他助理很紧张地说:博士,为什么你要给同一班人出和去年一模一样的考题啊(是发错卷子了吗?)?爱因斯坦很经典地回答说:答案变了。

  在小巴看来,数字经济,就是当下那个变了的答案。

  本篇作者 | 和风月半 | F君 |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标签: 数字经济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