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挖矿是
区块链的本质模式。区块链不仅在原理上是对传统中心化理念的颠覆,而且在价值形成上、传播上也是对中心化传播模式的颠覆。
挖矿不会仅仅限于DeFi领域,要知道其实区块链的第一个项目—
比特币本身就是挖矿产生价值。最理想的
区块链项目,就是比特币、YFI这样的,他们在价值的形成上,也就是项目本身的传播上的是100%社区驱动的,至少在启动期没有给中心化留下任何空间。
在区块链2.0阶段,我们会看到似乎很多项目方仅仅在销售他们的代币,这种中心化遗留下来的模式在2017年非常普遍,以后会逐渐消失。现在我们也会看到大部分项目,即使有挖矿,也有会大部分
token占比留给项目方以及项目方的投资机构。我认为以后有可能会进化出新的机制,来平衡开发成本和社区治理。双币机制也是一种比较好的解决思路。
如果非要说现在比特币\YFI都是巨鲸控制着价值,这也没问题,因为系统价值的稳定需要大资本的支撑,所有具有生命特征的事物都是如此,不然就是一盘散沙,类似例子太多了。最关键的是价值的“形成原理”上是去中心化,这种形成原理保证了项目本身与区块链价值理论的一致性。
其实挖矿模式本身可以理解为“资本-项目”模式的进化,挖矿这个阶段相当于传统中心化项目中VC的天使和A轮阶段,而中心化传统VC时代,天使和A轮投资以后,也并不意味着所有项目都是可以驶向高速公路,真正成功的项目也是百里挑一的,天使投资命中的概率是非常低的。
更关键一点,天使投资人和早期投资人,形成的方法论第一个就是看“赛道”,为啥说这个方法论是非常有用的,就是因为不同的赛道,尤其是早期阶段,会有后来的资本疯狂涌入,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用户大转移和资本虹吸现象。
无论中心化还是非中心化,价值形成的本质就是“资本的聚集”,聚集的资本可以产生原本分散资本所达不到的效果,这或许也是一种资本“涌现”。整体突然出现了和原本各个个体所不同的新的能力,整体的“熵减”能力远远大于所有个体的简单叠加。
有人拿旁氏骗局来看待资本虹吸大事件,认知是非常弱的。所有新物种的诞生,都需要资本虹吸。旁氏与非旁氏的区别,就是看是否诞生了新物种并且这个物种存活持续下去。现代生物学的进化论中,每个生命DNA复制过程中都会时时刻刻在变异,能将变异的持续存活下去,才是关键。
无论是VC时代,还是更早期的钱庄时代,资本的本质都没有变,就是资本总是在追逐最高利润的可能性,另外的则降低最低风险的可能性,而进化到区块链挖矿模式,则完美的实现了这两个层面。
正因为区块链价值本身的形成就是挖矿产生,只不过以前是POW,现在更多的是POS,POS挖矿模式不仅被底层公链采用,也上移到应用层面。这是非常正常的。金钱本身就是信息和能量的集成,要比单纯的POW好很多。
通过挖矿,实现资本的“涌现”发生,诞生出全新物种。
挖矿是区块链项目价值形成的原理性模式,挖矿模式不仅不会消失,将来还会演化出新的模式。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