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4423
  • 0
  • 分享到

政务服务+区块链 | 区块链在政务领域应用案例

2021-1-17 19:01

来源: 链存科技

据统计,2019上半年全球共披露408个区块链落地项目,下半年披露437项,每月平均披露约70项。世界范围内,中国区块链落地应用数量最多,共400项,占2019全年总数的47%。中国落地应用以政务类为主,共142项,占比36%。由此可见,中国在区块链+智慧政务领域的布局具备一定的前瞻性。

当前,区块链在政务领域的应用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数据共享类、电子证照类、电子票据类、业务协作类、司法存证类、资金监管类以及数字身份类等。由于政务服务更多是为其他行业提供服务,因此,通常会形成以政府为监管方和信任背书的辐射到多行业、多领域的区块链应用服务。

下面,我们分别对几类政务领域的应用模式和典型案例进行介绍。

数据共享:

区块链技术作为可信底层基础设施,可以实现分布式数据存储与共享,对数据共享全程进行监控,明确各机构数据主权和权责范围,为数据共享提供可信的平台,保障隐私侵权行为的可追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安全多方计算模型的应用,可以确保数据在不出库的前提下进行安全共享,进一步加强了数据共享的安全性。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政务数据共享、政企数据互联,可以深度挖掘数据潜在价值,促进政府跨机构、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互通和业务协作,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降低维护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

电子证照: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证照为市民线上办理业务提供了便捷。市民在进行业务办理时通常需要提交多项纸质材料或电子版文档,使用纸质证明流程繁琐且不便保存。基于区块链技术多方维护和实时共享的特性,打造维护在各颁证机构的电子证照库,通过区块链打通各机构系统,使所有者可以线上调用和授权电子证照。

电子票据:

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在使用和验证过程中存在不便保存、验证复杂、二次报销等问题。通过区块链技术串联多部门、多机构之间票据的生成、存储、流转等信息,票据产生和使用的全过程变化状态存储至区块链上,由各开票机构加盖电子签章,保证电子票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为参与机构打造实时查看和追溯票据信息的可信基础设施,极大地便利了票据使用者,也减轻了票据开具、审计的大量工作。对于票据信息的安全性,区块链上的所有票据数据均为加密存储,贯穿于电子票据流转和使用的各业务场景中,授信访问模式保障了票据持有人的隐私安全。

业务协作:

政府部门大多审批工作涉及跨部门协作,当前业务办理通常以办事者为主导,需到各部门开具材料证明。我国政府推进网上办事、单窗通办等业务办理模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但其材料审核的难度和工作量依然很大。基于区块链进行业务模式改造,打通各部门业务系统,形成一个安全可信的共享网络,通过业务互联和数据互通,优化政府服务流程,精简业务审核模式,为办事民众提供更加优质和便捷的服务。

数字身份:

区块链能够为个体、企业、机构等实体创建数字身份,作为现实世界中身份的映射。数字身份信息以公私密钥的形式进行验证和确认,由数字身份对应实体持有私钥,通过验证密钥形式进行确认,如电子证照的授权,电子资产的支付和转让等。数字身份还可以与物联网相结合,对物理实体身份进行标识,对物联网设备的所属主体、基本信息和行为进行确权。

市场监管: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委托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开发建设的“全国网络交易监测平台”,实现了全国电商平台实时交易合规性监管。该平台采用国产自主可控的联盟链技术,将监管平台与各个司法机构形成信息共识节点,对涉嫌违法的商品和监管行为本身实施电子证据保全;利用联盟链的多中心和高可用特性,真正实现了互联网行政管理的“穿透式监管”。

精准扶贫:

中国建设银行采用国产自主可控联盟链平台开展扶贫救助工作,实现救助资金穿透式管理,切实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目前已累积投放精准扶贫贷款1亿余元,有力助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项目通过区块链技术难以篡改、可追溯的特性促进公众监督氛围的形成,解决传统的社会治理过程不够透明、结果缺乏信任等难题,促进各方信息趋于真实,加强对违法行为举证,将现代科技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1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