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钢材下游行业的各项指标均运行良好:
- 1月份,国家铁路货运量再创历史新高,货物发送量完成3.24亿吨,同比增加3410万吨,增长11.8%;日均装车17.3万车,同比增加1.94万车,增长12.7%。其中,电煤运量增长强劲,完成运量1.2亿吨,同比增长23%。反应了经济活动活跃程度较高。
- 中电联预测: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6%-7%。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3.1%,其中12月份同比增17.26%;2020年二产用电量累计同比增2.5%,12月同比增18.07%。从用电情况来看,经济活动,特别是制造业的活动非常活跃。
- CME预计2021年1月挖掘销量约20500台,同比增长106%。可见工程项目较多。
- 1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1.3,环比略有回落,但仍在荣枯线之上。
- 1月份房地产百强企业全口径销售同比增速70.9%,比2019年同期增49.2%;12月份房地产单月新开工面积同比增6.3%,销售当月同比增11.5%。
- 重卡:2020年我国重卡销量同比增长38%。2021年1月,我国重卡市场预计销售各类车型超过18万辆,同比大幅增长54%。


同时,仍有潜在的利空,比如在国内经济恢复正常后,资金收紧会不会提速。房地产三条红线政策会不会对房地产开发造成影响,进而拖累钢材消费。上述问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总的来看,政府多次提出在货币问题上不会急转弯,而房地产销售的快速增长也确保了房地产企业的开工和施工进程。
基于以上判断,以及2020年中国粗钢消费仍在10%左右的较高水平,保守预计2021年中国粗钢消费增速在2-4%之间。
同时,还要考虑到2020年由于国内钢材增速高,价格高,钢材和钢坯合计进口量增加了3700万吨。
2021年国内风险并不大,而海外粗钢产销情况尤为重要。特别是海外经历了2020年的产销大幅下滑后,2021年的表现将会在较大幅度上影响全球钢材、铁矿和焦炭市场。
目前拿到的最新数据来看,海外粗钢产销不断恢复,其中12月份全球除中国外其他地区粗钢产量同比增长3.5%,已经连续两个月保持了同比正增长,且增速继续提高。同时,全球其他地区粗钢消费同样实现了正增长。


2020年海外疫情导致全年粗钢产量同比减少7476万吨,同时多往中国出口了3700万吨粗钢(钢材+钢坯),全铁(生铁+直接还原铁)产量减少了4860万吨。
2021年如果恢复到2019年水平,则要多生产4860万吨全铁,对应多需要7800万吨铁矿和1944万吨焦炭。
所以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假设,2021年中国粗钢消费增3%。同期,全球其他地区粗钢消费同比增7%,全球其他地区粗钢消费仅回到2019年94%左右的水平,而11和12月份粗钢消费已经同比转正,因此该预测仍算比较保守。则2021年全球粗钢消费增8705万吨,考虑到中国废钢增量大概在2000万吨左右,则全球铁矿需求新增1亿吨,焦炭需求新增2682万吨。
不同机构对2021年铁矿供给也做了分析,总的来看在5000-8000万吨左右(可参考华泰期货铁矿石年报),这里不再赘述。同样,焦炭经历过中国去产能后,新增产能仍然未能完全释放产能。2020年,中国焦炭进口量同比增加了550万吨,随着海外高炉复产,预计中国仍将成为净出口国,也会影响国内焦炭的供给。
根据上述分析,2021年如果全球钢铁生产能力足够的话,则两大原料供求关系依然紧张,不排除价格会继续创新高。而如果钢铁产能不足,或者部分地区严格限产的情况下,则会出现钢材供不应求,产业链的利润更多流向钢铁企业。
另外,从全球粗钢产能利用率来看,仍处于偏低水平,往上仍有较大的空间。根据OECD分析,截止到2019年底全球粗钢产能23.6亿吨,2020-2022年期间在建产能5800万吨,计划新建产能2000万吨。所以从目前来看,全球粗钢产能依然足够。

目前来看,原料库存均处于低位,盘面均处于较高的贴水,现货坚挺,切大幅让利的可能性较低。节后随着钢铁企业高炉的复产,原料需求旺盛,更支撑了其价格。
截止到春节前,铁矿港口库存1.25亿吨,最便宜的交割粉为超特,和05合约的基差仍在120元左右。

焦炭同样,低库存、高基差,很难趋势做空。

商品价格高低,一方面从历史价格来看,但更多的要从该商品的利润以及成本支撑强度来看。目前,测算螺纹钢和热卷的即期利润和实际利润均处于亏损状态,在成本不让利的情况下,价格很难下跌。当然,钢材的利润情况也反应了目前所处的淡季以及较高的库存和较低的投机需求。

而从月度利润数据来看,目前唐山地区螺纹钢利润已经达到了6年来的最低水平,并且大幅低于往年同期。

上述主要分析了中长期黑色商品的供求关系,而紧张格局将会由于钢材需求的好转而继续紧张。对于黑色商品来说,节奏同样重要,一般来说钢材有明显的淡旺季,即便是现货交易也会在淡季买入做投机,在旺季卖出做收益。期货同样,一般来说有“淡季不做空,旺季不做多”的说法。钢材消费淡季主要集中在春节期间和6-8月份雨季、夏收和天气炎热引起的消费环比下滑。由于春节是全国性的假期,期间的螺纹钢消费下滑深度要大大高于6-8月份的淡季。春节前会有冬储的故事,而春节后的工地复工,对消费又是比较大的考验。所以一般元宵节前对螺纹钢消费要求不高,但旺季到来后对螺纹钢的消费比较高,稍微不及预期就会引起下跌,金九银十亦然。

以2012-2020年螺纹钢01/05合约为例,3月份和9月份对应消费旺季时,下跌的概率更大。(1/5月份分别为换合约,价格下跌可以忽略)

除此以外,春节前钢铁企业的原料补库对原料价格有较大的支撑作用。这也从2月份螺纹05/铁矿05合约的季节性比值也可以看出来,2月份是比值下降概率较高的月份。

总的来说,趋势用年度平衡表来做,而节奏可以用淡旺季的规律来进行分析。
但影响盘面的因素较多,比如春节前的疫情,影响到节前的螺纹钢消费,而节后建筑工人复工的速度也会影响节后螺纹钢消费的爆发。另外,资金层面、中美/中澳关系、海外疫情等等也会对盘面短期造成影响。但在未来钢材消费判断不变的情况下,趋势不变。所以做多是趋势,做空是节奏,这也符合目前黑色商品back结构。除此以外,长周期的平衡表也并非一成不变的,也要根据经济恢复状况、货币政策等进行调整。

从分析的角度来说,商品价格高低不止要看绝对价格的高低,更要看所处的基本面情况,比如供需是否紧张、该商品利润如何等。目前来看,不管是螺纹钢还是热卷都处于亏损状态,因此很难说其价格高估。
从中长周期来看,随着海外经济的恢复以及货币的宽松,2021年全球钢材需求会大幅增长,且海外的增速大概率高于国内。按照2020年中国粗钢消费10%左右的较高水平,同时考虑到目前所看到的各项经济指标:括挖机销量、房地产销售面积、重卡销量、二产用电量等等,保守预计2021年中国粗钢消费增速在2-4%之间。而海外经济在逐渐恢复,11-12月份的粗钢生产、消费、生铁产量等均已转正。疫情导致2020年,海外粗钢同比减少7476万吨,同时多往中国出口了3700万吨粗钢(钢材+钢坯),全铁(生铁+直接还原铁)产量减少了4860万吨。
假设2021年中国粗钢消费增3%,同期,全球其他地区粗钢消费同比增7%,全球其他地区粗钢消费仍比2019年下降6%,2020年11和12月份海外粗钢消费已经同比转正,因此该预测仍算比较保守。则2021年全球粗钢消费增8705万吨,考虑到中国废钢增量大概在2000万吨左右,则全球铁矿需求新增1亿吨左右,焦炭需求新增2682万吨。而供给的增量仍低于需求增量,基于以上判断,我们认为2021年总体趋势是做多。
但影响盘面的因素较多,比如春节前的疫情,影响到节前的螺纹钢消费,而节后建筑工人复工的速度也会影响节后螺纹钢消费的爆发。另外,资金层面、中美/中澳关系、海外疫情/疫苗进展等等也会对盘面短期造成影响。但在未来钢材消费判断不变的情况下,趋势不变。所以做多是趋势,做空是节奏,这也符合目前黑色商品合约的back结构。除此以外,中长周期的平衡表也并非一成不变的,也要根据经济恢复状况、货币政策等进行调整。
策略:逢低做多螺纹、热卷;根据限产政策变化:阶段性做多铁矿、焦炭
风险:节后复工偏晚,货币过度收紧,海外疫情恶化。
来源:“陆家嘴大宗商品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