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
区块链技术正不断融入、赋能司法领域。自2017年以来,我国司法实务部门就已经在多个领域予以探索,也形成了具有司法实用性的系统平台,比如“区块链存证”链、“区块链鉴定”链、“区块链公证”链、“区块链仲裁”链、增强诉前调解协议的约束力和执行力的“司法链智能合约”、地方司法厅局围绕法治领域以及司法行政的工作布局探索“区块链法律服务”链。除了法院、司法行政机关推动之外,企业与研究机构也在探索应用场景,比如中国商业联合会于2021年发布了《区块链电子合同流程规范》。值得关注的是,
区块链技术也悄然进入刑事司法领域,比如
杭州检察机关推出的“非羁码”App,为解决对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非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管不力现象,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非羁押人员的数字监控,对数据进行实时加密、上链认证,实现数据访问和操作日志可追溯、防篡改,“区块链监督”链已经具备雏形。
在学理上,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司法模式,可以称为区块链司法,简称“链上司法”。这是一种全新的司法模式。与之相对应的是线下司法、线上司法。根据案件类型可以分为区块链民事、行政与刑事司法三类模式,而根据具体场景与功能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区块链司法存证模式、区块链司法协作模式与区块链司法监督模式等。区块链司法既涉及诉讼程序与证据制度,更涉及区块链的技术标准,是典型的“法律+技术”的融合物。目前来看,无论从司法解释层面还是实践探索层面,区块链司法模式已经开始萌芽。本文关注的问题是,区块链技术融入刑事司法领域有无必要性与可行性?即区块链刑事司法的前景如何。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