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
碳交易体系将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给
碳排放定价的信号,为整个社会的
低碳转型奠定坚实基础,以实现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变暖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气候变化问题逐渐演变为政治问题。欧洲屡次重提“碳边界”问题,各国碳排放密集型产品将来极有可能在国际贸易中被征收碳关税,这直接导致越来越多国家甚至企业考虑措施来降低关税风险,我国也不例外。
各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一般分为三类:命令控制、经济刺激、劝说鼓励。其中,经济刺激型手段由于灵活性好、持续改进性好受到各国青睐。
在经济刺激手段中,最重要的就是碳定价机制。本着“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想要排放CO2等温室气体,那么就应该首先获得碳排放的权利,然后再为这个权利支付费用,这个过程被称为碳定价。
碳定价机制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政府强制型手段,就是开征碳税;另一种是通过市场手段,也就是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碳交易,即“碳排放权交易”,是指在一定管辖区域和一定时限内,设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及各排放主体合法的排放权利,一定的排放权利对应相当的碳排放配额,配额像普通商品一样在市场上交易。这样一来,企业超额完成减排任务后,可以将剩余的碳排放配额卖出来获取收益。这样的市场化方式,可以激励企业改进生产、转型升级,降低社会整体减排成本。
为深入贯彻“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决策,充分发挥
碳市场优势,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打造碳交易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长效机制,助力节能减排,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组织实施碳交易员考评工作。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家
能源低碳转型,助力碳中和目标尽早实现。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