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温室气体工作组(CCG)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联合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武汉大学、西门子中国研究院、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等38家权威研究机构的110名专业研究人员,对中国产品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系数库(CPCD 1.0)进行了全面数据结构优化和产品数据增补,同时对在线平台的前后端功能模块进行了全新升级及优化,中国产品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系数库(CPCD 2.0)正式上线,当前已有3536条产品数据并会持续增加和完善。CPCD 2.0的产品数据更加丰富、结构更加专业、界面更加友好,用户可以快速获取想要的信息。我们期待你的关注和支持,也欢迎大家加入CPCD数据共建。
多次与国内外权威机构和专家研讨,重建数据结构
CPCD与欧盟驻华代表团绿色转型处、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国际EPD体系、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等国内外研究机构和专家,以及CPCD的评审专家委员会专家,就LCA方法学、碳足迹核算标准及其国际互认、EPD体系、数据库建设、数据质量评估与控制方法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最终确定本次数据库建设的主要方向和内容。
采用联合国《产品总分类》分类标准,强化国际标准化
联合国《产品总分类》(Central Product Classification, CPC)是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于1989年2月正式审议通过的,2015年发布最新2.1版本。该分类标准是标准化领域中一项大型的基础性标准,可提供一种具有国际可比性的通用的产品目录体系。与此同时,也是各种有关国际经济分类的核心,现已成为协调各种国家经济分类的一个重要工具。
CPC的类别和层次主要是以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物理性质和内在性质为依据,同时考虑了货物和服务在经济上的相对重要性,这与基于LCA方法学开展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研究对象——产品涵盖的范围(商品和服务)一致。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