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指出,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结构性问题、周期性矛盾交织叠加。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
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表示,强调两个关键期,是为了让大家意识到当前经济发展的重点,一个是恢复,是将宏观经济修复到疫情前水平,这是当前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另一个是升级,是应对中国全球竞争压力的关键所在,需要在科技创新、数字中国建设等领域加大投入。
中国数实融合50人
论坛副秘书长、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在接受财联社采访时表示,这轮经济复苏出现最大的问题就是需求不足。“但事实上,这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年初对经济恢复的预期太强烈,所以很多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但经济恢复要遵循客观规律,而很多人预期出现的需求大爆发不符合经济恢复规律。另外从宏观政策上我们也不可能像2008年那样去搞强刺激政策,因为这会带来很大后遗症,比如新的产能过剩。” 胡麒牧说。
二是产业结构的原因导致需求不及预期。当前不少人拿中国和美国去对比,认为美国恢复的不错,但中国刚放开时恢复的还不错,但从4月起就后劲不足。事实上,这和产业结构有很大关系,美国的第三产业占经济结构80%左右,另外美国放开后,其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会给它带来持续的需求拉动。
胡麒牧进一步分析,中国是541的结构,第三产业只占中国经济的百分之50多,我们还有40%左右的第二产业,这就注定了不能完全依赖劳动力的流动带来需求,中国大量需求都是来自于产业端,这是没法单纯通过解除人员流动限制恢复的,其需要更深层次的内生机制。比如产业链上下游如何协同打通。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