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须辩证认识、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坚定不移抓机遇、促发展、增实力,同时做好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充分准备。
从战略机遇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前景光明,具有多重有利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10年来,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在国际上凝聚起团结合作的广泛共识,汇聚起应对挑战的强大合力,为我们在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携手各国共谋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规模占全球总规模比重由2012年的38.1%提升到2022年的42.5%,同期我国占全球经济比重由11.3%提升到18%左右。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际影响力和全球治理话语权不断增强,为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我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助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
人工智能大模型、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加速迭代演进,全球资源要素加速重组整合,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世界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更加紧密,协同联动发展、共同应对挑战、共享进步成果的发展大势不可阻挡。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激发发展新动能。全球创新链产业链
供应链深度调整,同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既带来压力和挑战,也带来动力和机遇。我国完全有条件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起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面向未来的现代化经济结构。
从风险挑战看,我国将在一个更加复杂严峻的战略环境中谋求和推动自身发展。一方面,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明显上升,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经济发展内生性、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大国博弈和地缘冲突加剧全球政治经济风险,个别国家以“去风险”之名行“脱钩断链”之实,导致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呈现收缩化、本土化、区域化等趋势,给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造成威胁。全球性问题加剧,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挑战增多。另一方面,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较大,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民生和环保领域仍面临不少难题,确保粮食、
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防范
金融风险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
从支撑条件看,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良好基础和保障。政治保障坚强有力。“两个确立”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前进道路上,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我们就一定能够凝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制度优势日益显现。实践充分证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抵御风险、应对考验的强大韧性,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持续显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确保我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能够抢占先机、勇立潮头。物质基础更为坚实。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完善的配套能力和日益完备的基础设施网络,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新动能加快培育壮大,粮食、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持续增强,使我国有能力有条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市场潜力规模巨大。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超大规模且最有增长潜力的市场。立足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结合产业基础优势,就能推动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