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量子信息技术受到的关注与日俱增以及Visser和Rajan的理论成果,人类或许会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实现在量子网络中运行极为安全的量子
区块链。
作者:Giulio Prisco
编译:sky
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的两位研究人员最近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一种新的量子
区块链技术。该技术能通过量子跨时间纠缠大幅提升未来运行在量子网络中的区块链系统的安全性。
论文的资深作者Matt Visser是一位知名数学家及宇宙学家,撰写了《人造黑洞》与《洛伦兹虫洞》两部著作。论文的第一作者Del Rajan是Visser研究组的一名博士生。
据IEEE Spectrum报道,Rajan表示:“以往的区块链已经能够与量子运算相结合,但区块链本身却一直未能量子化。我们目前推出的是第一套完全量子化的区块链方案。”
他还表示:“预计到2027年,全球GDP总量中的10%会存储在区块链技术当中。”因此,极有必要设法巩固区块链网络的安全性。Visser和Rajan相信,他们构想的量子区块链能使所有记录在其中的数据受到无懈可击的防篡改保护。
二人提出,可以对“不同时存在的光子之间的时间纠缠”加以利用。
量子纠缠,即让爱因斯坦困惑不已的“鬼魅般的超距作用”,是指两个有共同起源或曾经相互作用的相距遥远的粒子之间存在关联(即能相互影响)。
非局域的纠缠关联似乎是瞬时实现的,即便不是,也至少比其它物理相互作用的发生快得多。多项实验已证实,即便两个相距极其遥远以致受光速限制无法迅速交流信号的粒子也能迅速纠缠。
科学家发现,对于一对纠缠的粒子,对其中一个粒子的状态进行测量会以一种目前不为人知的方式影响另一粒子的状态。虽然根据科学家目前的共识,量子纠缠并不能用来以超光速发射信号,但它可以发挥重要的实际用途,比如量子计算及量子加密。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