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和 ESG 投资虽然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两者之间也存在较为强烈的协同作用。尤其是碳市场的发展,对于促进 ESG 投资有更为强大的推动作用,这主要体现在碳市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科学性。碳资产是建立在
碳排放数据基础上的虚拟资产,碳市场相对于其他市场更加抽象,企业碳排放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是碳市场公信力的基石。因此碳市场 MRV(监测、报告与核查)体系的完善一直以来都是碳市场建设的关键,各国在此领域均投入大量资源持续加以完善。自 2013 年以来,我国组织了发电、石化、建材等八大重点排放行业企业开展碳排放数据年度报送与核查,全国碳市场启动之后,生态环境部进一步完善碳排放数据核算、报告与核查制度,重点排放单位碳数据质量不断提升。以燃煤发电企业为例,据统计,2019 年、2020年实测机组经核查排放量占当年排放总量的比例分别达到66%、93%。未来我国碳核算核查体系还将在碳排放因子法、质量平衡法基础之上适时增加以 CEMS 在线监测为代表的直接测量法,运用现代
物联网和
区块链技术实现更加低成本的检测比对与核算量化,以达到可比性强、准确性高、实用度高的目的。生态环境部预计中国碳市场2025年将建成碳监测评估体系,届时,监测网络范围和监测要素基本覆盖,碳源汇评估技术方法基本成熟。
而对于 ESG 投资而言,企业全面有效的信息披露是ESG 投资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近年来 ESG 信息披露越来越受到市场各方的重视,上市公司 ESG 专项报告披露呈加速之势,被称为上市公司的“第二财报”。2022 年报季,逾 1700 家 A 股上市公司单独编制并发布了 ESG 相关报告,披露率 34%,其中 70.4% 的央企上市公司发布了独立的 ESG 报告。但根据清华大学国家
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对我国部分典型高碳排放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大部分行业目前存在尚未形成统一完善的温室气体减排信息披露框架、企业披露信息严重不足、信息披露颗粒度较粗等问题 3。然而,一旦这些高碳排放行业企业被纳入碳市场,必然大幅提升这些企业的碳管理能力和碳排放数据质量,从而为 ESG 信息披露以及定量、定性评价指标建立更加科学严谨的数据支撑体系和更为真实可靠的投资指引。另一方面,ESG和碳市场强制履约的双重压力倒逼企业采取更加有力的碳减排行动,有效提升 ESG 绩效表现。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