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坚持系统观念,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建立严格的管控体系,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并设立统一规范的标识标牌。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加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推广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台账系统,制定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方案,以陆丰硫铁矿等生态修复为重点,深入推进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29.巩固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碳汇。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推动乡村绿化建设。继续开展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工作,稳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大力开展以沿海基干林带建设为重点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高质量水源林、沿海防护林、森林抚育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到202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0%,森林蓄积量达到792万立方米。到203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维持53%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840万立方米。
30.稳步提升湿地碳汇能力。禁止侵占自然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加强对城市水系的保护与管理,保留现有水系的自然流向与岸线,以修复与保护为根本,充分结合现有海岸带、水系、水库等自然资源特征,保持和修复绿道及周边地区的原生态,搭建“流域+廊道”的空间骨架。深入推进“美丽河湖”创建,建立功能完整的河涌水系和绿色生态水网,推动水生态保护修复,保障河湖生态流量。“十四五”期间,营造红树林7050亩,修复现有红树林720亩。
31.大力发掘海洋生态系统碳汇潜力。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养护海洋生物资源,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构建以海岸带、海岛链和各类自然保护地为支撑的海洋生态安全格局。完善海洋碳汇监测系统,开展蓝碳摸底调查。严格保护和修复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盐藻等蓝碳生态系统,积极推动海洋碳汇开发利用。探索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试点,推进海洋牧场建设,有序发展海水立体综合养殖,提高海洋渔业碳汇功能。持续推进汕尾
长沙湾、大湖湾、碣石湾、红海湾、东海岸林场、湖东林场等沿海防护林生态修复。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