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与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互为补充,共同构成我国完整的
碳交易体系。在同场发布会上,刘友宾表示,近期,全国碳排放权市场启动了2021年度和2022年度的配额发放和履约工作,共纳入发电企业2200多家,两年度分别履约、配额清缴时间均截至2023年底,每家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可使用CCER抵消年度应清缴配额量的5%。
不要小看这5%。随着全国
碳市场的启动,CCER的需求量明显上升。根据中金量化及ESG团队的研究,CCER暂停签发前,全国碳市场尚未上线交易,经过审定公示的CCER审定项目共2871个,备案项目861个,减排量备案项目254个,减排量备案5000多万吨。在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7月正式启动后,仅在第一个履约周期就消纳了3273万吨CCER,对CCER的消纳作用较为明显。
在全国碳市场扩容、配额逐渐收紧的预期下,CCER供不应求且一段时间内没有增量补充的情况,拉高了市场对于CCER重启签发的期待。人民银行
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碳市场的启动让CCER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机遇。此前,CCER市场多属于自愿交易,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交易的连续性和活跃性较为有限。但是,全国碳市场启动后,CCER可用作强制履约的一种补充,根据目前的规定,能抵消总碳排的5%,这就有了交易价值。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