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晖: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有两大驱动力,一是城市化,一是工业化,都需要巨大的
能源供给支持。在消费品工业占主导的时代,生活水平较低,能源消耗量不大。中国加入WTO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需要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就必须依靠原材料工业。而原材料工业的能源强度高,
碳排放强度也高,带来的环境约束开始加强,因此,国家提出了节能减排和相关约束性指标。如今,基础设施发展已经进入“新基建”的阶段,工业能耗增速放缓,同时,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生活和服务业用能增加,且具有刚性。
以
上海为例,2000—2010年原材料工业的占比快速上升,十年间能源消费量增长近一倍;而2010年过后,上海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比重,最近十年的能源消费量仅增长10%左右,进入平台期。未来,能源工业既要满足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要通过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减少能源面的碳排放。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