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聚焦能力建设,切实支持共建国家应对全球环境和气候挑战,中国实施了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和“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与30多个国家签署了40余份合作文件,实施各类援助项目70多个,举办了近百场环境和气候变化领域的培训活动,累计为120多个国家培训3000多人次的生态环境管理人员,帮助相关国家提升环境管理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水平。依托中国同东盟以及中非等区域环境合作机制,稳步推进南南环境务实合作。
此外,为推动全球的绿色
低碳发展,中国积极推动可再生
能源的国际合作,与共建国家在绿色低碳技术合作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和空间。
其中,依托
深圳“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和转移中心,围绕着清洁能源、绿色交通、污染防治、环境监测等领域开展技术交流合作,中国的绿色低碳技术在共建国家扎根。
“从肯尼亚加里萨郡的光伏电站到南非的德阿风电项目,再到拉美国家街头的新能源汽车,在中国企业的帮助下,一批批清洁能源和绿色发展的项目在很多共建国家落地,成为引人注目的绿色标识。”周国梅说。
周国梅介绍,10月18日下午,生态环境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共同举办以“共建绿色丝路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绿色发展高级别
论坛,旨在与共建国家分享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理念与实践,分享“一带一路”提出10年来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进展和成效,助力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