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碳中和 查看内容
  • 3353
  • 0
  • 分享到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陈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为当前各部门、各领域的一项重点工作

2023-11-12 08:53

来源: 光明日报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为当前各部门、各领域的一项重点工作,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和热议的话题,必将带来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在此背景下,光明日报以“碳达峰、碳中和的经济学解读”为主题组织的青年论坛,恰逢其时,青年学者们的讨论内容很有启发意义。

  首先,青年学者们结合国际国内不同视角,准确解读了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这一点非常重要。目前社会上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和内涵仍存在一些误解或偏见,甚至把二者割裂开来。一些地方仍有在碳达峰之前抢上高碳投资项目的冲动。只有从战略高度深刻理解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意义,理解碳达峰、碳中和是同一目标的两个阶段,从现在开始就瞄准碳中和愿景目标积极推动经济社会转型,才能实现高质量的碳达峰,为迈向碳中和打好基础。

  其次,青年学者们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体现了讨论的深度。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以最高降幅、最快速度从碳达峰达到碳中和,时间紧、任务重,无疑是一场硬仗、一次大考。当然,重大机遇往往与严峻挑战并存,只有主动迎接挑战,做好各方面准备,才能更好地把握发展的新机遇。碳中和目标开启了新一轮国际技术经济竞争,各国蓄势待发,纷纷提出碳中和目标并制定相应的长期低排放发展战略。未来,围绕碳中和的竞争与博弈很可能重塑世界经济格局,无论是顺应国际大趋势,还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自身需求出发,中国都必须迎头赶上。

  最后,青年学者们从经济学支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角度热议“碳中和经济学”,这一点难能可贵。碳达峰、碳中和是前所未有的伟大经济社会实践,必然会有很多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亟待探索,经济学可以也必须为此作出贡献。欧美发达国家多在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就已实现碳达峰,政府间气候变化谈判1990年才开启,发达国家的碳达峰虽受石油危机、环境政策和天然气广泛使用等影响,但主要是在经济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制造业向国外转移后实现的自然达峰,当时的条件与现在的科学、技术、环境、经济、政治、法律等诸多方面情况不可同日而语。青年学者有责任立足国内外新形势新挑战,发挥聪明才智,在这一领域交出一份不负时代的答卷。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