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际社会高度重视甲烷控排,积极承诺甲烷减排并采取务实行动。
发达经济体甲烷排放总体呈下降趋势。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起陆续发布《甲烷减排战略》《甲烷减排行动方案计划》,发起了天然气和
农业之星自愿减排行动,制修订油气和废弃物排放标准,实施强制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欧盟大力推进退煤政策,不断推动甲烷排放的监测、核算和报告,2020年发布《欧盟甲烷减排战略》,2023年通过了关于减少
能源部门甲烷排放的法规。此外,2021年美欧还发起了“全球甲烷承诺”,承诺到2030年全球甲烷排放量较2020年集体减排30%,并于2022年11月召开年度部长级会议审查承诺进展。根据美国和欧盟提交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的温室气体清单,2021年美国和欧盟甲烷排放量分别较1990年下降约14%和37%,发达国家2020年甲烷排放量较1990年总体下降29%。
我国高度重视甲烷排放控制工作。早在2007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就明确提出“努力控制甲烷排放增长速度”等目标,“十二五”以来,在国务院印发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等文件中都明确了甲烷控排相关要求。行业层面也开展了一系列行动,发布煤矿瓦斯排放限值标准,出台补贴政策鼓励煤矿瓦斯回收利用,成立“中国油气企业甲烷控排
联盟”,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垃圾焚烧处置大规模代替填埋等,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然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水稻是第一大粮食作物的国情决定我国甲烷排放总量偏大。根据已公布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2005至2014年10年间,我国甲烷排放量增长了11%。因此,亟需制定专门性的甲烷控排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强化控制甲烷排放政策与行动,不断夯实技术与数据等方面基础工作。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