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碳中和 查看内容
  • 2150
  • 0
  • 分享到

《海洋碳汇核算方法》解决了什么问题?

2023-11-16 10:30

来源: 百度

HY/T 0305-2021《养殖大型藻类和双壳贝类碳汇计量方法 碳储量变化法》


HY/T 0305-2021《养殖大型藻类和双壳贝类碳汇计量方法 碳储量变化法》将大型藻类碳汇定义为“利用大型藻类从空气或海水中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和能力”。

参考以上,《标准》将海洋碳汇定义为“红树林、盐沼、海草床、浮游植物、大型藻类、贝类等从空气或海水中吸收并储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明确了发挥碳汇作用的主体是红树林、盐沼、海草床、浮游植物、大型藻类、贝类等,同时强调了碳汇过程是“吸收并储存”的过程。此外,为便于理解和后续应用,《标准》对海洋碳汇核算涉及的其他相关概念也进行了逐一界定。

在海洋碳汇量化问题上,基于“海洋碳汇”的定义,《标准》所指海洋碳汇能力由红树林碳汇、盐沼碳汇、海草床碳汇、浮游植物碳汇、大型藻类碳汇和贝类碳汇等组成。

结合《标准》制定过程中各阶段的意见和建议,未考虑物理泵途径的海洋碳汇能力,其原因在于物理泵途径产生的海洋碳汇量主要受气温、风速、海水溶解度与交换界面分压值等气候与水文因素的影响,计量方式多以实地检测为主,模型差异性较大,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探讨;未考虑海洋微生物碳泵途径的海洋碳汇能力,其原因在于海洋微生物碳泵研究处于探索阶段,《标准》只纳入有共识且技术成熟的部分;未考虑珊瑚礁的海洋碳汇能力,其原因在于珊瑚的钙化过程中伴随CO₂释放,其不同时间尺度的碳源-碳汇属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未考虑底栖动物的海洋碳汇能力,其原因在于底栖动物碳汇有待进一步论证;未考虑鱼类、甲壳类的海洋碳汇能力,其原因在于鱼类、甲壳类等的养殖过程靠投放含碳饵料维系的传统海水养殖模式,不属于海洋碳汇;未将海藻场、巨藻单独列出,其原因在于《标准》已体现大型藻类的碳汇作用。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