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经被谈论数年,但近期行业裁员,减产,项目延期等消息频出,阴云似乎更进一步。
国家
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光伏新增并网7842万千瓦,同比增长154%,其中集中式光伏发电3746万千瓦,同比增长234%,分布式光伏发电4096万千瓦,同比增长108%。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7亿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2.72亿千瓦,分布式光伏1.98亿千瓦。
行业规模快速膨胀的同时,有业内人士认为,伴随着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光伏行业将在明年迎来“洗牌年”。另有业内人士认为,产能过剩问题会否进一步加剧仍存不确定性。
上述异质结电池领域上市公司高层表示,“毕竟光伏行业今年生产量特别大,肯定超过400GW,国内也超过160GW。今年市场增速到70%-80%,明年也就是20%-30%,增速会有大幅放缓。”
“目前国内的集中、分布式光伏电站,都受到了电网的输送压力、本地消纳压力,包括分布式电站变压器的容量等因素影响,导致现在连分布式电站的装机容量都受到影响。光伏电站建得越多,对电网、特高压线路建设的安全性、稳定性要求越高,这些线路的建设没有三四年起不来——基于这些情况,明年国内光伏电站的增速也不会太快。”祁海坤认为,海外欧美、印度市场的装机容量增速也很有限,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不争事实,所以明年很可能是行业的洗牌年。
祁海坤表示,在行业的快速发展时期,企业盲目比拼产能、度电成本,以后的发展路径则是龙头围绕自己的电池路线打造自己的技术壁垒,构建自己的生态圈。光伏行业是一个用资金、技术持续迭代的行业,每次迭代都需要抛弃一些落后产能。
侯兵则认为,这一轮产能过剩主要不是因为三四线企业和新进入者,而是因为垂直一体化趋势,巨头的无序扩张带乱节奏。一旦垂直一体化巨头定鼎天下各安其位,确定其各自的业务版图,会逐步修正这些过剩规划。这个过程也许要经过半年、一年、甚至两年,产能过剩的问题会得到缓解,光伏行业甚至可能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景气。
侯兵认为,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产业链哪个环节资产越重,产能出清越慢,该环节则受伤最重——也就是硅料环节。硅料固定资产投资最重,其次是硅片及电池,胶膜、逆变器都是轻资产。目前看硅料还是有利润的,通威的硅料每吨成本或低于4万元,价格卖到6万元,其他硅料厂商成本5万元,也有利润;硅片环节隆基、中环还能维持,其他厂商的压力就比较大了;“现在受伤最重还是组件,单环节组件亏得多。”侯兵表示。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