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需要,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和职业院校加快储能、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碳排放权交易、碳汇、绿色
金融等领域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加大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林学、生态学等绿色
低碳相关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
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建设相关“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十四五”省重点学科、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四期建设中,分层次、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相关学科,培育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高峰高原学科群。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探索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交叉学科。在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和优质中职专业(群)等项目建设中,对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专业给予支持。到2025年,力争全省职业院校绿色低碳领域相关专业布点数达30个左右。
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支持高校和职业院校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建设绿色低碳领域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和示范性
能源学院,加大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培养力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校企联合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组建碳达峰碳中和产教融合发展
联盟。加快推进传统能源动力类、电气类、交通运输类和建筑类等重点领域专业人才培养转型升级,适度扩大风电、光伏、水电和核电等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加快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国际化人才培养,鼓励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开展相关领域人才联合培养。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