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家碳市场或者地方碳市场的纳入企业,包括很多的上市公司,尤其是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企业,由于受到相关的政策要求,企业对于碳排放核算、碳管理等方面有更好的数据和体系基础;相比而言,非碳市场纳入企业、非上市公司、中小企业等碳排放核算和管理方面基础较为薄
对比发达国家碳中和的目标,中国目前的碳排放总量占全球总量的20%以上,设定的目标时间短、任务重。因此,对于企业而言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 加大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的适应性生产过程改进
区域碳市场协同发展,跨境交易机制取得突破
碳信用市场供需格局重塑,高质量项目溢价空间持续扩大
碳信用金融化进程加速,风险管理工具需求激增
自然解决方案持续主导碳移除市场,技术类项目突破在即
碳信用买方策略深度分化,科技企业引领采购变革
碳信用透明度建设成效显著,信息披露指标增加55%
巴西发起全球碳定价联动倡议 拟借COP30推动中美欧等体系互认
新西兰气候会议呼吁提升NDC目标 学者指减排滞后恐损国际竞争力
韩国政府重组环境部统管能源政策 气候与能源治理体系正式合并
碳项目开发周期显著延长,首批CCP认证ARR项目延迟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