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徐青杨建议,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建立碳排放在线监测体系,打牢碳市场建设基础,统筹规划强制碳市场纳入行业与自愿碳市场重点领域,走出一条强制碳市场与自愿碳市场有效耦合、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建设之路
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创新与战略部总经理赵文明坦言,不同政府部门对企业节能降碳目标考核目标和体系尚不一致,以万元产值排放强度的考核方法对于炼化企业降油增化、转型升级极为不利。此外,目前二氧化碳化学品技术多数转化率偏低
“各地碳市场发展参差不齐,相互割裂,碳配额不能自由流动,不同市场成交量和成交价格差异较大。”任娜说,“2022年北京碳配额价格一度飙升至每吨140元,是价格最高的地方碳市场,广东则因总成交量第一成为最活跃的地方碳市场。”
我国碳排放总量大,传统三大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合计碳排放量分别占我国碳排放来源的71.11%、14.93%和5.83%。“双碳”目标对石化行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中国石油学会专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凤银指出,石油石化行业是国家重点部署节能降碳改造升级的八大高耗能行业之一。作为典型的复杂流程工业,石油石化行业的低碳发展需要上中下游产业共同努力。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一份新报告显示,本世纪二十年代需要约6000亿美元的支出才能实现石油和天然气碳排放的削减。这只是油气生产商在2022年创纪录的意外收入的一小部分。IEA在报告中表示,许多措施还通过避免使用或浪费天然气来产生额外的现金
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性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巴黎协定》,要实现2℃温升控制目标,全球要在2065-207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各国积极响应,纷纷制定碳中和目标
当前,我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正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掀起一场系统性的绿色变革。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门类及技术产品开展碳核算,如何算准数据?推动节能降碳与清洁能源利用,如何计算排放的碳有多少、减的碳有多少?
尽管碳普惠机制下产生的碳减排指标也要遵从一定的减排方法学进行开发,但是不同于前者,该机制下减排项目规模很小,产生的碳减排指标具有分散、量小的特点。该机制下的碳减排指标产生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小型项目产生的碳减排指标
我国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后,国家明确提出由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双控”转变。“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我国提出了“碳排放强度目标”。因此,在过去的“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我国主要以“碳排放强度”考核为主。随着国家
日本三菱公司希望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减排信用证交易商。 让人感到意外甚至有些讽刺的是,三菱涉足了许多最污染的行业,从生产汽车到天然气、煤炭、石化和塑料等。碳信用证已经成为企业在继续污染的同时声称对抗气候变化的流行方式
近日,新加坡国立大学可持续与绿色金融学院正式成立。在本次活动上,新加坡副总理、新加坡财政部长、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副主席黄循财发布《净零金融行动计划》(Finance for Net Zero,FiNZ)。该计划旨在完成以下战略目标:1)数据、定义及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