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 美国《清洁竞争法案》提案的实施背景

    美国拜登政府把扭转退出《巴黎协定》的气候领导力颓势、重新主导全球气候秩序作为核心施政主张。“清洁能源革命与环境正义”计划提出一项碳边界调整提案,即“对未履行气候和环境承诺国家的碳密集型进口产品实施碳调节费或碳配额政策”

    2023-06-25 10:54 浏览量1903 评论0
  • 多国气温“爆表”破纪录 2023年厄尔尼诺提前到来?

    今年5月,亚洲不少国家创下高温纪录;近日,我国北方多地气温突破40℃。提前到来的全球升温备受关注。可以高概率预计的是,今年较前两年“拉尼娜年”更暖。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祝从文表示,伴随全球的持续性变暖

    2023-06-25 10:51 浏览量4995 评论0
  • 蓝虹:生物多样性保护还有多大资金缺口?如何筹措更多资金?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需求量一直是学界热切关注的话题之一,不同的研究团队对此分别做了很多测算工作。2020年,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新自然经济报告》估算,需求在每年7000亿美元至10000亿美元之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估计每年需要8240亿美元

    2023-06-25 10:18 浏览量4242 评论0
  • 我国应对欧盟“碳关税”等贸易壁垒的举措建议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动低碳、零碳、负碳等“双碳”关键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加大光伏、风电、电动汽车等主流优势低碳技术投资,加强绿氢、规模储能、CCUS、生态碳汇等前沿新兴技术攻关,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双碳”技术的交叉融合

    2023-06-25 09:04 浏览量4235 评论0
  • 产业情报暴露风险激增 欧盟CBAM要求出口商配合提供相关产品的碳排放强度、在第三国已支付的碳价以及企业保密数据

    欧盟CBAM要求出口商配合提供相关产品的碳排放强度、在第三国已支付的碳价以及生产厂商、设备、能力等信息,大量数据涉及到企业秘密。由此,欧盟可通过产品碳路径监测详细掌握境外企业情况,实现对我国产业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工艺布局、碳市场等情报的追溯

    2023-06-25 09:02 浏览量720 评论0
  • 欧美碳边境调节机制战略意图是什么?

    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博弈加剧,贸易摩擦、去全球化潮流暗涌,国际竞争与区域合作并存。欧美推行CBAM除了考量经济自给自足策略,重点将技术武器化、气候舆论化、经济安全化、贸易政治化,以达到转移内部矛盾、破解发展困境以及提升自身政治和经济稳定性的目的

    2023-06-25 09:00 浏览量3732 评论0
  • 美国CCA采用“相对碳含量”标准,仅对进口产品超出基准线(美国同类产品的平均碳含量)的碳排放部分实施征税

    美国CCA采用“相对碳含量”标准,仅对进口产品超出基准线(美国同类产品的平均碳含量)的碳排放部分实施征税,即产品碳排放与美国基准线的差值。其计算方法是:(出口产品碳排放量-美国产品平均碳排放)×55美元/吨,碳税标准每年上浮5%。但在计算进口产品碳含量时

    2023-06-25 08:58 浏览量1144 评论0
  • 欧盟CBAM采用“绝对碳含量”标准,对进口产品的全部“内嵌排放”征收边境碳税

    欧盟要求完全镜像参照欧盟碳价,进口产品的单位碳排放成本必须与境内产品成本持平,征收低碳价国家的生产者,消除进口产品的价格优势。其计算方法是:(出口产品碳排放量-欧盟免费碳配额)×出口产品数量×欧盟碳价-出口国碳市场支付费用。显然,欧盟CBAM旨

    2023-06-25 08:57 浏览量740 评论0
  • 李建伟:大力发展碳汇产业 增强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生态功能区是我国生态固碳的主要区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和文化发展研究部部长李建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和发展生态功能区是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的战略性制度安排,也是实现绿色发展、包容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3-06-25 08:46 浏览量6024 评论0
  • 揭秘全国碳市场的规模真相

    全国碳市场目前仅纳入了发电行业,2019-2020的第一个履约季年度配额基准相对宽松,配额总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随着配额收紧,预计到2025年,发电行业配额总量约40亿吨。剩余的七大重点排放行业中,扣除相对特殊的航空业

    2023-06-22 09:37 浏览量2798 评论0
  • 多部法律对个人碳减排有明确要求!

    一方面,我们要加快完善碳标签政策法规,明确碳标签的实施范围,建立统一权威的碳标签评价标准,为公众日常消费提供完整的产品能耗信息,引导公众选择绿色低碳产品。另一方面,政府应及时出台企业碳标签激励政策,推进企业碳标签从资源

    2023-06-21 17:36 浏览量5433 评论0
  • 到底是先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还是《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法》的问题(《调查研究报告》【2023年第121号(总7070号)】)

    从立法逻辑、立法站位、立法名称、立法目的及其实现、适用范围、监管工作、国际合作等角度比较,近期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比《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法》,总体上更符合我国低碳发展法制保障工作的逻辑和需求

    2023-06-21 15:59 浏览量974 评论0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