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自媒体 查看内容
  • 2913
  • 0
  • 分享到

又一国家队区块链项目获批,助力中小企业跨境融资

2019-11-29 14:40

来源: bc-cflp

今日,在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组织的“北京市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工作启动暨金融科技政策解读会”上,国家外汇局“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应用”项目正式获得批复。

此项目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于2018年12月14日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健康委六部委《关于开展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银发〔2018〕325号)申报的,是本次批复唯一冠名“区块链”的项目。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张新表示,经过两年细致扎实的技术筹备,外汇局于今年3月22日推出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并率先在7个省(直辖市)、14家法人银行试点。

目前,该平台再次扩容至1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截至11月20日,平台累计完成应收账款融资放款金额折合82.14亿美元(其中人民币62.75亿元),服务企业共计1590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约70%。自愿自主加入平台的法人银行达160多家,约占全部办理外汇业务银行的1/3。据了解,该平台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中央国家机关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备案的区块链平台。

1

区块链解决传统行业痛点

张新指出,在传统贸易融资模式下,中小企业跨境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存在一定障碍。一方面,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管理不够规范,信用信息匮乏,尤其是个别企业资信较差,以致银行往往对中小企业跨境融资持谨慎态度。

另一方面,银行由于缺少核查质押物真实性的有效、便捷渠道,办理相关业务的意愿也不高。与此同时,监管部门需花费更多精力去监测、核查、检查虚假欺骗性融资交易,面临监管难的问题。

张新表示,外汇局高度重视金融科技的创新与应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要求,从2017年开始,密切跟踪新技术发展,探索推进区块链在监管科技中的创新应用。针对以上这些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难点痛点,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外汇局在跨境领域探索使用区块链技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提升融资效率,即以“出口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和“企业跨境信用信息授权查证服务”为切入点,推动搭建监管部门、银行、企业等广泛参与的跨境区块链平台。

据介绍,跨境区块链平台属于 “区块链+跨境金融服务”,利用人民银行下属的中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区块链底层技术,通过建立银企间端对端的可信信息交换和有效核验、银行间贸易融资信息实时互动等机制,实现资金收付、质押物凭证、融资申请、放款等在内的多种信息共享,进行融资业务流程优化再造,便利银行快速准确办理企业融资项目审核和信贷授信查证,助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银行风控难问题。

2

区块链使多方受益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要抓住区块链技术融合、功能拓展、产业细分的契机,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要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解决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银行风控难、部门监管难等问题。

从企业角度看,平台有助于缓解中小外贸企业跨境融资难问题。跨境区块链平台减少了企业打印纸质材料、手工报送的繁重工作,简化了银行手工核对、现场核查的复杂流程,大大缩短了融资申请周期,有效降低了企业财务成本,端对端的信息核验机制提升了企业融资成功率。跨境区块链平台试点以来,服务企业中,中小外贸企业占比超过70%。而在中小及民营企业较多的福建漳州地区,中小外贸企业通过此平台融资金额占比高达95%。

从银行角度看,平台有效降低了银行融资业务风险、显著提升银行融资业务办理效率,并增强了银行融资业务办理意愿。一方面,跨境区块链平台所提供的质押物信息真实可信,另一方面,银行间融资信息实时互动与有效核验,有助于及时遏制重复融资风险。

从监管角度看,平台坚持寓监管于服务之中的管理理念,进一步夯实了事中事后监管手段。通过在跨境区块链平台嵌入业务和监管规则,进行了融资业务流程优化再造。外汇局能够看到银行、企业办理融资业务各环节的真实信息,及时发现交易过程中的异常,既达成跨境金融服务目标,又体现了真实性监管要求,实现“监管即服务”的有机统一。

目前,我国各省市都在布局区块链产业,促进区块链与实体产业的融合创新,有助于区块链的高速发展。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