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全球经济低增长,主要发达经济体逐步陷入负利率,而中国经济增长相对稳定,资产收益率相对较高,
金融领域改革开放持续深化,人民币国际化还将稳步前行,但可能会呈现一些新趋势和新特征。
一是人民币有望成为全球关键货币之一。“特里芬悖论”约束下,美元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一定程度上是全球金融体系不稳定的内在原因之一。美元作为全球货币与美联储货币政策以国内为主,决定了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和金融危机。美元汇率波动加大背景下,各国需要持续增加其他货币进行国际贸易结算交易。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中国仍有望保持第一大货物贸易大国地位,加之人民币汇率相对主要货币,稳定性更强,未来跨境贸易人民币支付结算需求有望不断提升,人民币将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关键货币之一。
二是“一带一路”将进一步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首先,“一带一路”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促使中国从贸易大国向投资大国升级,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基础。其次,“一带一路”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境内外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基础。最后,“一带一路”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在全球投融资和外汇储备中的使用,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价值基础。2019年1-10月份,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9.4%,占比较2013年提升4.1个百分点至29.1%。截至目前,我国先后与20多个沿线国家建立了双边本币互换安排,与7个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
三是离岸市场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支点。离岸市场在美元、日元等走向国际货币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人民币跨境使用的不断扩大,离岸人民币产品逐步增多,离岸人民币市场较快发展,目前已形成以中国
香港为主,新加坡、伦敦、首尔等多点发展的格局。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在中国香港、中国
澳门、中国
台湾,以及新加坡、伦敦、法兰克福、首尔、巴黎、悉尼、纽约等地建立25家海外清算行。
四是自贸区和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沿平台。我国自贸区从沿海到内地多点开花,目前自贸区数量已经达到18个。自贸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自贸区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跨境金融政策,有助于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并将成为建设全球资产管理、跨境投融资服务、国际保险、全球人民币资产定价、支付清算中心及金融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的样板,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与人民币国际化相互促进。
五是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动能。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原油、天然气进口国,大宗商品交易及期货市场的发展将快速推进,必然将增强中国因素对全球大宗商品交易的定价权。人民币作为大宗商品的国际计价货币既有助于降低中国石油用户面临的汇率波动风险,又有助于在海外培育长期持有人民币的真实需求。同时,全球大宗商品交易计价货币一旦形成之后就具备很强的制度惯性与网络特性,有助于使人民币更快成为国际支付结算及计价货币。
六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及金融改革开放将与人民币国际化相辅相成。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深入推进,人民币汇率将呈现双向波动,有升有贬的走势,有助于分化市场预期,促进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
衡水平上基本稳定。近期,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11条最新的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我国全方位的金融业开放再上新台阶,这将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市场基础。
七是人民币国际化将更加注重平衡发展。迄今为止的人民币国际化更多地是通过贸易结算推动人民币走出去为主,由于境外居民和机构持有人民币资产,因而对我国来说是一种“负债型”的人民币国际化。这种初级阶段的人民币国际化模式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依赖程度较高,长久来看难以持续。在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需求不断增加,海外融资也变得更加容易,跨国投融资规模将快速增长。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模式将逐步从“经常项”和“负债型”为主,向“经常和资本项并重”,“负债和资产型并重”转变,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向更高阶段发展,促进人民币输入与输出均衡化。
八是
数字货币建设将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目前主流数字货币的交易主要以投机为目的,币值波动过大,还可能使不法分子洗钱、逃税变得更加容易。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最大的优势在于政府背书。2019年7月份,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的研发,目前中国人民银行针对数字货币已经申请了74项专利,中国央行可能成为首个推出主权数字货币的机构,这将有助于提高人民币交易清算效率,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