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应用 查看内容
  • 11363
  • 0
  • 分享到

区块链技术在电力供需互动领域的应用设想

2020-11-24 22:12

来源: 能源研究俱乐部 作者: 李彬 杨帆

区块链在电力领域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作为继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之后的一项新技术,以其可追溯性、分布性和不可伪造性等特点,受到了政府、行业和学术界的关注。在全球范围内,区块链在能源电力领域已经拥有众多应用案例,虽然美、英、德等国是较早将区块链引入能源领域的国家,但业内普遍认为,从2020年开始,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能源领域区块链发展的新主导。

  当前区块链在我国电力领域的应用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区块链与电力系统相结合,保证业务数据上链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利用智能合约技术实现业务办理自动化,主要包括电力交通方面(电动汽车充电)、点对点交易、可再生能源证书管理等;其次是区块链与电力金融相结合,主要包括供应链金融、电子合同、电费金融等;第三是区块链与电力企业管理相结合,主要包括电力审计、企业安全管理、电网管理等方面。

  表1 目前区块链在我国电力领域的主要应用


国内外相关实践案例

  当前,我国电力需求响应相关技术已经展开试点,但是在商业模式、政策等方面依然不够成熟。区块链自带的一些特点和技术刚好可以解决电力供需互动领域中的一些典型问题,下面将介绍区块链在电力供需互动领域应用取得的一些实践成果。

  (一)国外实践案例

  目前,国外已经有很多相关技术的项目实施方案和示范应用。日本富士通开发了区块链交易系统,它通过系统进行能源控制,促进电力稳定供应,这个交易系统可以用来处理消费者之间的电力短缺与过剩问题。2019年12月,瑞士的能源网络基金会(EWF)推出了一个为能源行业量身定做的区块链平台——能源区块链,该平台主要用来支持和验证能源交易行为,这个平台的推出也促进了电力需求响应的程序开发,并且使其更多地应用在电网服务行业和能源交易市场。英国Bittwatt公司改变传统运营电力系统的方式,建立一个智能灵活的系统,部署了Bittwatt区块链平台,该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实现实时匹配电力供需,一些消费者可以在用电高峰期出售自己的电力来实现供需平衡,也可以以此激励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到需求响应计划中来。2020年8月底,德国联邦能源署(DENA)推出了一个能源实验室,它允许以AI和区块链等创新技术作为基础能源解决方案来进行试验,且该实验室包含BMIL可视化解决方案和智能合约登记册的试点项目。2020年10月,DENA与Energy Web合作开发一个区块链身份注册和可再生能源信用跟踪项目,在美国试点可再生能源信用追踪,为德国各地的分布式能源资源(DERs)建立数字注册中心,这些能源资源包括一些太阳能电池板、电池或恒温器。在此次项目中,BMIL将使用Energy Web的去中心化系统(EW-DOS),然后将EW-DOS与KILT区块链协议一起使用,使企业能够构建自定义区块链,这种解决方案也成为第一个“多区块链体系结构”的能源项目。

  (二)国内实践案例

  目前,我国各地方政府正积极推出区块链产业扶持政策,助力区块链在电力物联网中落地。早在2017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发布政策,支持分布式能源用户间的直接交易。2019 年,江苏省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为区块链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国内的能源企业也正在大力推进区块链技术发展。2019年3月,工信部区块链重点实验室电力应用实验基地在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国网雄安金融科技集团)揭牌成立;同年4月,面向电力“互联网+”业务的可信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入选工信部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2020年7月22日,全国首张基于区块链的“实时需求响应电子凭证”在广东东莞诞生。该凭证将电网和用户在执行需求响应过程数据纳入区块链校验记录,然后运用区块链技术对所有数据进行校核,运用智能合约自动生成电子约定,这样不仅具有唯一的数字识别,还可以形成多方互信的数据证明,并实现实时可追溯。2020年8月4日,国网宁夏电力研发的国内首台融合区块链与边缘计算为一体的区块链一体机成功接入“国网链”并上线试运行。该一体机突破了链上链下高效协同的技术瓶颈,破解了电网侧与负荷侧信息交互壁垒和难以协同互动的行业难题,实现了对负荷侧数据的采集、监视、分析,将有力保障负荷侧资源辅助服务市场交易的真实可信。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