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3778
  • 0
  • 分享到

建设“碳中和”园区 探索智慧用能方式

2022-2-16 00:04

来源: 国家电网报 作者: 陈甜甜 范钰波 严石

探索“绿电共享” 让降碳更智慧


对于必不可少的能源消耗,园区通过“绿电替代”进一步降碳。早在2012年,园区就在多处办公楼楼顶安装了光伏发电、风电系统。随着技术需求的扩展,园区又先后配备了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设备。园区还以30个交流充电桩为对象,创新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模式,以有序充电控制策略实现充电智能管控,进一步扩大需求侧响应规模,每年通过绿色电能替代减少的碳排放量达60吨。

新能源供给几乎是“碳中和”园区建设的“必选动作”。目前园区内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为55千瓦,还有两台3.2千瓦的风电机组。上海电科院在提高新能源利用率上开展研究,着力探索通过园区内部、园区与园区之间的“绿电共享”,让降碳更智慧。

“假设你是一个绿电买家,在交易平台上发布了‘需要50千瓦时绿电’的需求。平台向你推送了几个选项——卖家一:可售电量40千瓦时,性质为‘火光打捆’,单价1‘绿豆’;卖家二:可售电量30千瓦时,性质为光伏发电,单价1.5‘绿豆’……‘绿豆’是交易平台通用的结算方式。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挑选绿电产品。”上海电科院电源技术中心网源协调室主任杜洋描述了可溯源的园区绿电交易平台可以实现的功能。

2021年12月28日,园区9号楼通过这个平台将屋顶光伏电站发出的50千瓦时电售卖给了4号楼,并指定用于空调用能。4号楼作为需求方在平台发布了光伏绿电使用需求,平台根据价格最优策略筛选匹配了9号楼绿电资源,并在约定时间自动触发合约,同时记录履约过程,根据每千万时电1.5“绿豆”的合约价格与履约结果进行绿豆奖励结算,共奖励9号楼75“绿豆”。

如何确保卖家出售的确实是“绿电”?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来实现。上海电科院将该技术应用于交易平台,将园区实时的碳排放数据上链存储、管理,可视化展示绿电去向和“碳”在园区每栋楼宇间的流动足迹,为园区用电打上“碳”标签,精准助力园区优化能源管理方式,提高办公楼宇新能源使用比例,为园区“碳中和”提供量化支撑。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