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5599
  • 0
  • 分享到

失焦与重构:区块链技术下社交媒体用户隐私边界探析

2023-3-6 11:28

来源: 全中看传媒 作者: 姜雪

去信任:社交媒体用户隐私边界的冲突与失焦


1.冲突:自我表露中的隐私悖论

社交媒体用户常常通过分享私人信息维持人际关系或获取社会资本,[26]但这种自我表露中,隐私成为了个人参与在线社交的主要障碍。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81%的美国成年用户认为在使用社交媒体时感觉不安全,特别是在共享私人信息时,于是有些用户会选择改变隐私设置、减少社交媒体的使用、避免在线交流等方式来保护个人隐私。[27]社交媒体用户一方面有表达自我的需求,另一方面又会顾虑隐私安全,这种矛盾现象让用户隐私边界原有的稳定管理状态陷入失控,即隐私悖论。隐私悖论现象也可以被理解为沟通隐私管理理论中提到的边界扰动,即一旦信息流动超出个体所期望的边界或者违反了信息流规范,边界便会因冲突而崩溃。[28]

区块链技术赋能的社交媒体,具有去信任的特征。去中心化的社交媒体平台管理形式淡化了平台的中介角色,每个用户都拥有个人隐私数据的把关权力,并且也支持匿名交易,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用户对于社交媒体的信任度。基于已有实证研究,用户的社交媒体信任会负向影响隐私风险感知,并正向影响其自我表露行为,[29]所以在区块链信任背书下,社交媒体用户的自我表露行为会增多,但这加大了用户隐私边界管理的难度。因为社交媒体隐私边界除了用户的自我边界外,其二元边界还涉及到集体管理、多维度管理、边界拓展等多种形式。[30]在二元边界中,社交媒体用户的角色是多样的,例如子女、父母、职员等,这要求用户要根据不同的角色调整隐私边界管理的范围。社交媒体用户自我表露的信息越多,需要协同管理的隐私也就越多,用户可能会面临同时协调几个隐私边界的情况,角色冲突之下,公共隐私边界容易走向失控。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基于区块链的社交媒体给予了用户充分的信任,但区块链数据库的去中心化特征,也要求了链上数据必须被公开。也就是说,即使用户在网络中实现匿名化,且拥有支配隐私数据的权力,数据交易信息也会暴露在公众当中,存在一定的隐私风险。许多企业就“区块链社交媒体”展开了实践,steemit是其中的代表。steemit是于2016年创立的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在该平台内发布的信息不可更改,也不能隐藏。虽然区块链技术可以达到匿名发布的效果,但在社交媒体中发布的信息常常涉及个人资料、照片、日常生活等标签化信息,一旦将这些隐私信息上链,隐私极易出现被泄露的风险。[31]因此,被区块链背书的社交媒体,赋予了用户一定程度的安全感,但也会刺激用户在平台内的自我表露行为,带来新的隐私风险,导致用户在边界管理时需要再次顾虑自我边界与二元边界的协同安全性。可以得出,自我表露中的隐私悖论现象依旧存在,隐私边界冲突也依旧存在。

2.失焦:边界渗透下的公私领域

数字化时代,隐私侵犯更像是无感伤害,用户的自我表露因社交需求变得无可奈何,隐私外溢也常处于不知情状态。[32]在传统线下社交生活中,用户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有着鲜明的分界线,他们可以很好地设定边界规则,进行边界协同管理,即使偶尔发生边界扰动,也能迅速调整保证隐私安全。但随着在线社交媒体的出现,大量隐私被数字化,许多信息在用户无法控制的情况下进入了公共领域,并与私人领域交织着,用户本人也难以设定出清晰的隐私边界以保证隐私管理的稳定。根据沟通隐私管理理论,当个体披露隐私后,这些隐私信息会进入到集体隐私区域,披露者与接收者便成为该区域的共同拥有者并为隐私信息的保密工作负责。[33]而在社交媒体环境中,披露者与接收者的关系不再是点对点而是一对多,这导致集体隐私领域协同管理者的数量变得不可控,隐私管理工作也变得困难。社交媒体用户的隐私管理工作,由于传播渠道多样、参与主体增多等因素干扰,会带来公私边界的不可控,以致失焦。

1996年,信息系统学者杰夫·史密斯提出了“信息隐私关注”的概念,即用户会因为在信息分享所带来的隐私损失而产生担忧情绪。[34]“区块链+社交媒体”模式下的新型社交环境让用户产生了一定的信任度,但正如前文所述,区块链的去信任特征会刺激用户自我表露行为,淡化隐私风险感知,从而减少对隐私信息的关注。在区块链“去信任”的作用下,社交媒体用户会将大量隐私上传至链上以维持更深度的社交以及日常需求,同时链上交易信息对平台所有用户来说是透明公开且难以篡改的,这对用户的隐私边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传播隐私管理理论认为,之所以要进行隐私管理,是因为个体在新的传播环境不再需要物理在场,这导致了社交边际的消失。[35]而在“区块链+社交媒体”模式下,这种客观的传播环境并没有改变,因而在面对大量隐私信息游走在公私边界时,用户的隐私管理是相当被动的,边界的渗透性也变得难以把握,用户的公私领域依旧处在交织且模糊的状态。

边界协同是传播隐私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信息披露者与信息接收者之间对隐私规则的协商过程,在这当中双方必须就边界连接性、边界所有权以及边界渗透性等问题达成一致。[36]然而,区块链技术赋能下,社交媒体的传播方式与技术环境都会发生变化,信息收受双方必须对隐私规则重新定义。根据上文分析,在区块链社交媒体中,用户不再完全依赖平台,而是以分布式点对点的方式传递信息,加上区块链技术提供的“去信任”环境,也可理解为技术给用户创造了“可信任”环境,因而用户会在社交中增加自我表露的频次与内容,不过,部分隐私信息也会在链上以匿名的方式公开。对边界协同而言,链上信息的透明化会模糊边界内的主体范围,即使表露者与接收者被匿名化,也有相当多的用户可以直接访问被公开的信息;其次,对于链上公开的隐私信息,社交媒体用户很难控制隐私边界的收缩或扩张,边界所有权也变得很不清晰,因此很多隐私信息不受公私边界限制而导致边界渗透性增强。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