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燕:世界经济走势的变化对中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海外需求下降,因为世界经济增速与进出口贸易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经济下行通常又伴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在过去一段时间一直都是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之一。
美欧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引起的汇率波动,还会对一些高美元债务国施加负面影响,并殃及中国与这些国家正常的经贸关系。
对我国与外部世界经贸关系产生中长期影响的,还是已经开始的
供应链调整。
本来供应链调整属于正常情况,因为经济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但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全球供应链调整掺进了许多人为因素,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当属美国对我国奉行的所谓“友岸外包”政策。
“友岸外包”简单说就是美国和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将国际分工与贸易对象逐步集中于与其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制度相似的伙伴,或是不断地与价值观相异的伙伴疏离。
不难想见,这种做法会为中国参与全球分工和贸易设置各类障碍。在某种程度上,将中国排除在国际供应链之外,势必增加美欧自己的成本,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政策之所以得以施行,在于美国为维护自身霸权而采取的“负和博弈”策略,即我可以受损失,只要你的损失比我大。
此外,从全球未来趋势看,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背景下,
能源转型已经势不可挡,并会带动绿色投资和
低碳增长。但另一方面,全球能源转型也自然伴随着风险挑战,至少在中短期内意味着生产成本的上升。作为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面临的减排压力不会太小。
面对上述各种难题与挑战,我们的政策明确而坚定,即积极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为外部投资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按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我相信,只要我们秉持建设高水平开放世界经济的信念、践行制度型开放,我们就一定能够化风险挑战为机遇,更何况绝大多数国家都还是支持经济全球化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1月底的报告中,IMF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去年10月的2.7%上调至2.9%,并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4.4%大幅上调至5.2%。这意味着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的0.2个百分点中,我国贡献了70%。可见,IMF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充满信心。
“一带一路”建设应与全球发展倡议紧密结合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